• 中国大模型这一年的发展究竟是一场繁花,还是一地鸡毛?
  • 发布于 2个月前
  • 170 热度
    0 评论
从时间线来看,距离2023年3份ChatGPT全球爆火,将近一年了;从技术成熟度发展曲线来看,AIGC正在位于Gartner曲线的“泡沫巅峰期”。我们尝试站在未来看现在,复盘一下中国大模型这一年的发展,究竟是一场繁花,还是一地鸡毛?

有时候用终局思维看问题,会比较清晰,就像《繁花》里的一句台词:“只有看到未来,你才会有未来。” 下面与你分享5点观察和思考:

一.百模大战正酣:巨头鏖战、新贵崛起
在过去的2023年,我们共同见证了大模型浪潮为世界带来的“iPhone 时刻”。一位搞投资的朋友告诉我:AIGC与大模型赛道创业,是今年国内唯一一个逆势上扬的赛道。百模大战打响,有将近 80% 的一线投资机构都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一些投资大佬取消了原先定好的、一整年环游世界的计划,紧锣密鼓地开始看项目、接触团队。

除了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美团等科技巨头先后入局AI赛道之外,迅速崛起一批AI独角兽公司。根据《智东西》的统计,2023 年新晋的生成式 AI 和大模型领域相关独角兽达 23 家,国内新晋独角兽有 6 家,分别是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零一万物、智元机器人,以及已被收购的光年之外。

二.从AI玩具,到AI效率工具
AIGC的应用场景,从最初的聊天、写诗、画画,发展到写会议既要、读论文报告、智能助理等等。钉钉总裁叶军认为,目前看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波浪潮:

第一波,大模型的涌现,以GPT模型为代表,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第二波,应用层的创新,生产力场景是最佳承载。如微软copilot、钉钉AI魔法棒等,使智能化从chat到work;
第三波,浪潮是AI深度进入业务场景,与业务数字化打通,服务实体经济。

未来 5 年,有望迎来真正的 AI Agent 生态,并在医疗、教育、生产力、娱乐与购物等行业场景真正落地。

三.第三波浪潮之下,新SaaS涌现
基于叶军的判断,第三波浪潮之下,新 SaaS 涌现。什么是新SaaS?有以下几个特征:
1)碎片化。巨型 ERP 会打散成越来越丰富的小功能,并出现在用户最近的位置,功能找人取代人找功能;
2)交互更简单。新SaaS 应用一定是基于 LUI 的入口,可以通过对话、语音、照片等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直接人机协同,取代人找功能菜单的方式;

3)AI Agent 成为主要形态。基于 AI PaaS 上长出大量的用户型 AI Agent 是未来的模式。


四.智能体,遍地开花
2023 年 11 月,比尔·盖茨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表示,AI 代理(Agent)将是大模型之后的下一个平台,不仅改变每个人与计算机互动的方式,还将在5年内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4年,AI Agent 将是大模型之后下一个爆发点。如果大模型是未来水电煤一般的基础设施,那么 Agent 则是未来用户接触、使用 AI 的方式。Agent 将会成为大模型在 to B 场景落地的主要方式之一。

什么AI Agent ?以钉钉为例,钉钉AI助理,就是一个典型的Agent 。它具备了感知、记忆、规划和行动系统,更关键的是AI助理具备跨应用程序的任务执行能力,可以和钉钉上丰富的应用、第三方应用、企业自建应用无缝结合。这也是目前国内最为完整的 Agent 设计。目前国内主流的 AI 应用主要还是设定 prompt,进行问答式的文字/图片生成,不具有智能调用工具、插件的能力。

当前,在基础大模型上存在短板,但钉钉具备丰富的场景、企业积累知识与数据;也有明确的客户需求。这将强化钉钉 AI 助理的感知、记忆和行动能力。这是所有基础大模型所不具备的,也将是钉钉的 AI Agent 最为核心的差异化。

五.大模型落地企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大模型如何在企业当中落地?是许多企业老板和IT负责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看来,大模型想要在企业当中落地,至少要跨越5座大山:

1)行业深度不足
通用大模型不具备行业知识,因为行业知识通常只在行业之间传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很难获得。

2)企业适配性差
通用大模型无法与企业内部数据打通,企业也不愿意把数据交给大模型。就算是企业愿意提供数据,还有大量的企业暗知识是无法通过大模型训练的。

3)成本
大模型本身的巨大成本,也是很多企业无法承担的。先来看一个公式:
大模型成本=训练成本+应用成本
GPT4 规模的大模型单次炼制成本接近 6300 万美金,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没办法承受这份花销。

4)幻觉
通用大模型产生的幻觉现象,也是企业应用场景当中无法接受的,尤其在金融、客服、法律、财税等领域,是不允许出现半点“胡说八道”的。

5)数据安全
企业对数据的安全越来越重视,这是大模型落地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写在末尾的话
这一年,中国的大模型经历了风起云涌,或许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正如一场技术革命,既有挫折也有辉煌。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步技术进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正如托马斯·爱迪生所言:“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在大模型技术的探索之路上,每一个不成功的尝试都是向着最终成功迈出的一步。未来的路程或许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大模型的独特价值。2024年,将是大模型应用爆发的一年,让我们一同起航、一同见证。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