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招聘的一位开发,待了两三周,拿到了京东的offer,离职了。在离职的后一天,接到了他新公司的背调电话,几乎每项都给他打了8分。这个分数打的有点虚,单纯只是为了不影响他下家的入职。
离职之前,收到他在飞书上查看电话号码的消息,大概也猜到是在填写背调人信息,但自始至终,他也没打一声招呼,让给个好评。离职最后一天,办完手续,没跟任何人打一个招呼,不知什么时候就消失了。
当初他刚入职一周时,其实大家都已经看出他在沟通上有很大问题,还想着如何对他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和调整,发挥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但没想到这么快就离职了。在他提离职时,虽没过多挽留,但给了一些过来人的建议,很明显也听不进去。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他的职业生涯或即将面临到的事几乎能看得清清楚楚,但他有自己的坚持,别人是没办法的。
就着这事,聊聊最近对职场上关于沟通的一些思考:
真正牛的人,基本上都是兼听则明,在获得各类信息、建议之后,综合分析,为己所用。
站在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一件事与己无关,别人有不同的意见,或者这事本身就是别人负责,那么尊重就好,不必强行说服对方,不必表现自己。曾看到两个都很有想法的人,为一件事争论好几天,谁也无法说服谁。一方想用权力压另一方,另一方也不care,把简单的事情激化,急赤白脸的。
其实争论的核心只是展现形式不同而已,最终只是在争情绪、争控制感、争存在感而已,大可不必。对于成年人,想说服谁都非常难的。而工作中的事,本身就没有对错,只有优劣,大多数时候试一下就知道了。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成年人的世界只做筛选,不做教育”。如果说还能做点什么,那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别人而已。
如果自己对一个领域不懂,最好少发表意见,多虚心学习、请教即可。任正非辞退写《万言书》的员工的底层逻辑就是这个,不懂,不了解情况,还草率提建议,只是哗众取宠、浪费别人时间。
如果你不懂一个领域,没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理论支撑,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强行提建议,不仅露怯,还会惹人烦。即便是懂,也需要先听听别人的看法和视角解读。站在另一个角度,如果一个不懂的人来挑战你的权威,质疑你的决定,笑一笑就好,不必与其争辩。
郭德纲的一段相声说的好:如果你跟火箭专家说,发射火箭得先抱一捆柴,然后用打火机把柴点着,发射火箭。如果火箭专家看你一眼,就算他输。
在新公司,学到的最牛的一招就是夸人。之前大略知道夸人的效果,但没有太多的去实践。而在新公司,团队中的几个大佬,身体力行的在夸人。当你完成一件事时,夸“XXX,真牛逼!”,当你解决一个问题时,夸“还得是XXX,不亏是这块的专家”。总之,每当别人有好的表现时,总是伴随着夸赞和正面响应。于是整个团队的氛围就非常好。
前两天看到一条视频,一位六七岁的小姑娘指派正在玩游戏的父亲去做饭,父亲答应了。她妈妈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夸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