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on和他的纽村之路
  • 发布于 1个月前
  • 63 热度
    0 评论
  • 苒青绾
  • 0 粉丝 23 篇博客
  •   
很多人将一件事的成功归结于能力,也有很多人将其归结为运气。今天要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朋友名叫Leon,他在纽村政府注重本地人就业的大环境下,用时1个月以配偶工签的身份成功拿到大厂offer。

接到我们的邀稿后,他花了很多心思写了这篇分享,直观感受就是有些人的成功看似轻而易举,但都是有道理的。正如Leon,是一个具备优秀的捕捉分析和深度思考的能力的人,所以注定做任何事都会是好的结果,成为别人眼中的“幸运”。

这篇文章不仅是分享,更是学习,我相信无论你是在哪个国家求职,甚至无论你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从中获益良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围观一下Leon和他的纽村之路。

【个人情况】
我在国内有多年的IT从业经验,上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一家300人规模的公司,管理15人的团队,做移动产品线的架构工作。儿子出生后,因为我们需要自己来照看,所以我老婆辞掉了工作在家全职带娃,而我则负责养家。我们一家三口在北京的生活总的来说是比较宽裕和舒服的。

【顾虑与抉择】
和很多人一样,我们选择来新西兰也更多是为孩子,我们也是经过激烈的心里斗争,毕竟国内有份还不错的工作。来到新地方人生地不熟,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一样的文化,可谓前途未卜,内心惶恐。当时特别焦虑的点主要在:
❶能不能找到工作 
❷能不能适应生活 
❸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

我们当时的计划是让老婆读书,这样我和孩子可以分别以配偶工签和学签的身份登陆。因为我们在新西兰不认识什么人,对这边IT行业也不是很了解,感觉我老婆的英语更好一些,想象中她应该相对更好找工作,所以打算她读书期间我就负责照顾孩子,等她毕业后去找工作。但是这样时间线拉的有点长,中间有很多不确定性,我和我老婆列出我们这个决定最坏的情况:海外混不下去,花了2年时间,花了几十万RMB,最后回国。反观那我们得到了什么?

老婆 —— 收货了海外学历;
孩子 —— 收获了海外留学经历,英文也基本交流没问题了,回国后衔接个国际学校也是水到渠成;
本人—— 2年不上班,那身体肯定特别好,天天去健身房身材应该练的小有所成了。

一家子收获这些经历也不错,回国后我再找个和以前差不多的工作也不难。想着想着,就想通了。

【决心与出发】
做了决定,我们就申请了学签。学校应于2020年3月份开学,我们全家赶在边境封锁前的2月份就降落到新西兰。在飞机上我心里还想着,人生嘛就是一场体验,世界这么大,有机会出来应该感到幸运,尽力试试,大不了混不下去就回国,回去了立马又是一条好汉,反而收获这一份经历实属难得,就这样安慰安慰自己内心也就没那么焦虑了。

刚下飞机,天是真的蓝,有点恍惚,可能在国内雾霾吸多了还有点醉氧。接着就是落实住所,孩子上学,考驾照等等基本操作,期间也没少吃了语言和文化的亏,不过在国内其实我们已经经历过这种毕业—找工作— 结婚— 生子的历练,虽然难但也不是地狱模式,过程中很多亏了很多朋友的帮忙,非常感谢。

学英语(2023年10月)
提到找工作,我就不是很有信心,但是没有工作光吃老本也不行呀,现实逼着你成长,不能躺赢就得博一下了,来都来了还是要尽力拼一拼,我总这样安慰自己。前面说了老婆来读书,所以我没考雅思,直接被保送来到新西兰,因此我求职之路的第一个障碍就是英语不行,没办法那就练英语呗。有朋友建议出去到处找人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个跟性格有关系,咱也拉不下脸到处找人唠。

后来老婆帮我找了个面向移民的英语培训课程,新西兰这地方好,政府有大量资源可以利用,价格还实惠,2个半月80刀,第二杯还半价。这个课程除了便宜还有另外一个好:里面挺多中国同胞的,能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我在这里也认识了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后来我找工作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

这个阶段对本地找工作我还没概念,我就没事充充电,阅读了好多文章,有的说1个月就找的工作,有的说1年了还没找到工作,有的说容易,有的说特别难,说什么的都有,说的我心里更没底了,先不管,想着先练英语,等过完圣诞节再看看。

求职准备(2023年12月)
听说2-3月是找工作的最佳时间点,这个跟国内一样的,我记得3月、4月、9月、10月这可都是找工作的黄金时间。英语课上完一期了,下定决心2月份试一下,我就一边过圣诞节一边准备找工作,其中包括:
1.    简历
关于简历,我在网上找了大量的简历,同时也在Linkedin上看了大量国外程序员的profile,期间分别问了4个朋友的意见,前前后后我的简历一共改了11版。

我发现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国内的开发人员简历,都会把自己参与的代表性的项目放到简历上,并且隆重介绍自己的项目。而新西兰的开发人员的简历上,基本都是列出bullet point,很少会有专门的篇幅针对性的介绍自己参与项目。

随后我把我的中西合璧的mix简历发给一些本地朋友,问他们的看法,他们也说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具体哪种好他们也说不上来,虽然没明说,但是他们肯定还是倾向于本地的风格。后来我还是基于本地简历模板上,额外的加上了项目经历部分,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更好的展示我自己,最后简历控制在3页半。

2.    技术面试-算法
这个方面就上LeetCode刷题就可以了,但是从我有限的本地面试经验来看,似乎这里的公司很少考算法,我在上面花了很多的时间,不过我推荐大家算法优先级放的低一些。

3.    技术面试-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面试是重点,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掌握所有可能用到的英文技术词汇(有些可能中文会说,但是英文不知道怎么说),篇幅有限,这里我列出部分:
Tradeoffs- 权衡,折中
Horizontalscaling - 水平扩展
Potentialbottleneck - 瓶颈
Singlepoint of failure - 单点故障
Failover- 故障转移
Sharding/Horizontal – 分片/横向扩展
Federation/vertical- 分库/纵向扩展
Denormalization- 非规范化(数据多保存一份,空间换时间)
Circuit-breaker– 熔断器
Faulttolerance – 容错
RateLimiting- 限流
Fallback-系统降级
Eventualconsistency - 最终一致
CanaryDepoyment - 灰度更新
Blue/GreenDeplloyment - 蓝绿发布

第二件事:把自己参与的项目挑选2,3个有代表性的放到简历上,并且在白板上进行练习,把每个环节可能问到的问题自己都提前预设好。我打算找后端开发的职位,我自己准备的方面包括:功能设计,非功能分析,存储、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流量估算,数据结构、常用算法、关系型数据库、Nosql、缓存、消息队列、API设计、微服务、测试、运维。

因为在国内我设计开发过一个较大规模的系统,所以我还精心准备了一些针对海量并发和数据存储的技术方案,希望展示给面试官。

4.    Behavioral Interview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我在国内所经历的公司,没有专门的BehavioralInterview,来了新西兰,这就是必考题。我从网上找了很多典型的问题,然后总结出将近36个不同的面试问题,最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自己的答案。

另外不论我们怎么准备,也无法准备所有的问题,难免有时会问到一个你以前没准备过的问题,这里我想了个思路:这一轮面试中,面试官表面上在提问,其实他是从你的回答中在寻找一些证明你能力的线索,所有你在工作中需要的能力一定逃不出以下框架。

Technique skills,
The ability tocontinue learning,
Interpersonal skills,
Communicateskills,
Planning skills,
The ability to handlestress andpressu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passion.

我针对以上的点,每个点想了1到2个例子,即使偶尔面试官问到一个我没碰到过的问题,我也能很快的定位面试官想考察的方面,给出一个例子或一个想法。以上就是我的行为面试36 + 1计划。

最后就是自己对着摄像头反复练,练到自闭。现在来看这个方法虽然笨,但还是管用的,后来的碰到的面试基本都跑不出我的非常36+1框架。

行动(2024年2月)
准备+训练了1个月,2024年2月3日,正式开始找工作,顺便理个发,改头换面开始新的旅程。朋友们内推了4个机会,自己在seek上投了7家公司,然后收到3个面试机会,拿到2个OFFER。

这里的节奏比较慢,我从开始投简历,到走完整个面试流程拿到Offer大概30-40天,期间每天还是继续练习。幸运的是我面试的第1家公司,第1个给我发了Offer。

大致流程:
HR交互—> 技术面—> 技术作业 —> Behavioral Interview —> 部门领导—> 背调 —> offer

期间如果面试官让我选远程面试,还是去办公室面,我会更喜欢远程用google meet,因为:1,可以开字幕。2,可以准备些关键字在手边,表达的会更好。在表达技术方案时,我会尽量提供多的方案,并且告诉他们每个方案适合的场景,不需要说很多,说出关键指标就好,我感觉这招还是很好用。

比如NOSQL vs RDBMS,原生APP vs JS + H5, Pull vs Push 策略,解决问题是在应用层还是 DB层,灰度更新 vs 蓝绿发布...


复盘和建议(2024年3月)
1.    针对自身情况定制战略,每个人的背景、优势都不一样,只有你是最了解自己的,所以按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和准备,一定多跟朋友交流,获取信息,获取些鼓励也是很重要的。

例:多出去走走,交交朋友,性格内向的话就报个学习班,去和同学交流。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    扬长避短,跟老外的候选人比英文肯定没戏,所以尽量展示我们自己的优势,在技术面好好发挥,这是我们的强项。
例:我在技术面试时收到了一份技术作业,要求我2天完成,我那几天基本没怎么睡觉,用双倍的时间去完善它,目的不仅仅是完成这个作业,而是尽可能在所有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3.    不论是简历还是面试的交流过程,要表达出自己区别于其他面试候选人的地方。
例:我在国内设计过超过30万在线用户的系统,平均日处理数据超1千万,系统面临的安全、开发、运维上的挑战,提前自己都准备好,一旦面试官感兴趣,就开始我的表演。


4.    根据不同的职位,一定要修改你的简历,并且认真做计划和记录。
例:我会在我的简历最上方列出我擅长的技术,每次根据不用的JD,挑选一些职位所需技能,更新到简历第一页的QUALIFICATIONS & EXPERIENCE区域。

5.    为每一个职位指定计划,并进行跟踪,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
因为这里市场很小,所以面试的机会少,所以一定要珍惜每一次面试机会,尽力准备好。

例:我会跟踪每一个职位,记录每一次面试的时间、内容、面试前准备事项,并且添加笔记,方便日后复盘。

6.    个人建议Behavioral Interview面试时,做自己,切勿生搬硬套,准备自己独特的答案,推荐按照STAR(Situation, Task, Action,Result)方法准备自己的答案。

例: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网上一搜10个面试候选人5个会说,我不太擅长公共演讲…
如果是我,我会说当我写代码时候我会沉浸在其中,所以开始会有很多人觉得我很高冷,不好相处。这个需要我花时间解释给别人,我其实是个慢热,且随和的人,了解我之后会解除他人的顾虑。

7.    国内来的朋友要有信心,来自国内的程序员在我看来都是手握屠龙之术,来新西兰找个杀鸡的工作。
例:美国IT水平第一,中国IT业第二,其他的都是三流水平。从我面试的观察,从技术面试难度而言,如果国内一线大厂的难度是8颗星的话,这里就是5颗星水平,只要你在国内有个几年相关工作经验,我相信在这里一定可以找到工作。

8.    内推,内推,还是内推,多交朋友,问问朋友方便给你内推不,保持感恩之心,人家帮助了你,希望他日你也帮助别人。
例:我自己投了7家全都没消息,被内推了4个,3个有响,出门还是得靠朋友啊。

9.    对于无IT工作经验的朋友的建议。
其实这点在国内外都是一样的,企业会有各个位置的需求,所以你需要展现出你的热情和诚意,来让面试官相信你有能力胜任工作。
例:有技术作业,就一定用双倍甚至3倍的时间去完善它,没有技术作业的,自己可以做一些和职位相关的项目/Demo,带去给你的面试官看。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我想这个一定可以打动面试官。

写在最后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来这里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如Lan, 浩哥,小哪吒,迪哥,果哥,大龙,Bin,Charles,洋,Shawn,涂哥……排名按认识先后顺序,篇幅有限,如果有漏掉的,放心,那也肯定是放在我心里的。

非常感谢朋友对我的帮助,帮助是相互的,这个种子也在我心里发芽了,以后遇到了需要帮助的同胞,我也愿意伸出援手,希望我们华人朋友在这篇美丽的土地上殊途同归,把酒饮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