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失业后,如何避免被生活毒打?
  • 发布于 1天前
  • 31 热度
    1 评论
最近,我刷到一条视频,让身为中年人的我大感唏嘘:一位前地产公司中层,42岁被裁员后,一头扎进了创业的漩涡。开过火锅店、做过教培、干过汽修厂……先后折腾了6次创业,不但亏光了所有积蓄,还卖掉了房子。最后,连一家老小的生计都难以负担,让自己的人生陷入极为艰难的境地。在我看来,这位朋友的经历几乎是一个浓缩版的“中年失业犯错范本”,他几乎踩遍了这个群体在“创业”中所有能踩的“坑”。遗憾的是,类似的故事现实中还有很多,本文就来聊聊:中年失业后,如何避免被生活毒打?

一.失业中年人,最重要的是止损,而不是翻盘
很多人中年失业后,第一个念头往往是“快速翻盘”,妄图用最短的时间、最体面的方式,夺回失去的荣光。这种想法其实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容易像赌桌上输红眼的赌客,总想着下一把就能赢回所有,结果却让自己越陷越深。对于失业中年人来说,最明智的第一步,恰恰是放下虚妄,及时止损。

首先是心理上止损。要能坦然接受人生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意味着你的体力、精力、收入水平、社会地位,都无法再回到过去的巅峰。接受不是认命,而是认识规律。人的生理机能有周期,行业发展有周期,经济环境也有周期。强行对抗规律,如同逆水行舟,即使耗尽心力,也可能只是一场空。放下“重回巅峰”的执念,放平心态,才能为后续的行动腾出理性的空间。

其次,是财务上的止损。如果遭遇中年失业,请立刻盘点家庭财务状况,并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建立应急预算。最关键的是,在你没有找到稳定现金流之前,绝对不要动用你的“救命钱”(比如最后的积蓄、房产),去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或创业。切记,躺平不一定能让你跌入深渊,但创业真的可以。

二.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跨行创业是天坑
对很多中年人来说,“创业”成了失业后最具诱惑的“自救之路”。他们常常认为“给别人打工那么多年,积累了经验人脉,自己当老板应该没啥问题 ” 尤其是曾做过中高层管理者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错觉。但,现实往往比他们想象的更残酷。

1、打工人对创业往往过于乐观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5年到10年的企业存活率大概只有7%。即使这条路如此难走,还是有很多人“前赴后继”,尤其一些人竟然还敢“跨行创业”。我有个做技术的朋友,失业后在原单位楼下开起了咖啡店,以为会有些老同事照顾他的生意。结果事与愿违,他家的咖啡口味欠佳,管理也不到位,很快就亏光大几十万,关门大吉。

你在房地产行业是专家,不代表你懂餐饮的门道;你在IT领域是技术大牛,不代表你能玩转咖啡店经营。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运行逻辑、潜规则和资源壁垒。在国内各行业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跨行创业,相当于新手村玩家直接挑战地狱级副本,其成功率可能比买彩票中奖的概率高不了多少。

2、职场中高层,大部分眼高手低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简单点说就是越是能力不足的人,反而越会高估自己的水平。有些曾做过Leader的创业者就很容易犯这个“毛病”,他们总会有一种“我能搞定一切”的自信。但大量事实证明,这种自信其实非常“盲目”。

作为大公司的Leader,他的任何成功,几乎都是建立在一个成熟的体系和团队之上的。他的决策有人执行,他的短板有人弥补。换句话说,正因为有了公司的品牌、资源、团队等各种因素做支撑,才让这个管理者显得能力超凡。但实际上,这位Leader的认知和能力的边界,可能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宽广。

大家常说的“错把平台当能力”,讽刺的就是这一现象。我做了20年企业管理者,对这一点是有深刻认识的。一个好的团队或平台,可以帮你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但当你离开所熟悉、并能支配的“一亩三分地”,各种短板都会暴露无遗,甚至有些短板对创业是致命的,进而严重拉低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3、小老板的综合操盘水平,远超大公司中高层
我做过上市公司高管,现在经营着一家科技公司、一家媒体公司,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一个小老板的综合操盘水平,通常是远超一些大公司“高管”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成功的小老板,所需具备的能力是全方位的,比如,他们不仅要懂业务(市场、产品、研发),还要懂财务(资金规划、成本控制、融资),懂管理(招聘、激励、解雇),懂人性(与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打交道),甚至还要有一定的法律、心理学常识。

他们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关乎生死的决策,并且亲自下场解决各种突发问题,协调各种欠缺的资源。这种360度无死角的操盘能力,对绝大多数习惯了在大平台根据条线按部就班,照流程办事、有专业团队支持的中高层管理者来说,绝对是巨大挑战,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怎样创业,能少踩坑,提高成功率?
当然,也不是说中年人绝对不能创业。但创业之前一定要知道,如何才能尽量少走弯路,少踩坑。

1、不打没有准备的打仗
就拿我自媒体创业的经历来说,当时我是上市公司的技术高管,同样是人届中年。工作之余,我就常想,如果哪天我失了业,该怎么办?经过多方面思考,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结构,我选择做了自媒体创业,并事先制定了创业策略:一方面笔耕不辍,坚持每天输出有价值的文章,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利用自己在业内的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尽可能多的参加行业论坛,接受媒体采访,以增加个人、观点和账号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慢慢地,个人IP就构建起来了,各种变现方式随之出现,我个人的商业闭环也就逐步跑通。

到现在,我全网粉丝50万,出版多本畅销书,每年采访超百位行业大咖,服务几十家企业级咨询客户,公司年利润早就超过了七位数。我说这些不是显摆自己有多厉害,而是想说,创业不打无把握之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裸奔式”创业的疯狂和冒进,把创业风险降到最低。

2、不要重资产投入
本文开头的那位创业者,所有的创业行当,都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是重资产模式。开火锅店需要租金、装修、设备、人员等,教培和开汽修厂,同样如此。而重资产创业,则意味着启动成本高、运营成本高、退出困难大。一旦失败,就会损失惨重,很难掉头。我强烈建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个人创业者来说,最好采取“轻资产”模式试水。比如,依靠个人技能或影响力获取收益的自媒体创业;通过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经验变现的咨询创业;以分享技能、开发课程、培训为核心的知识付费模式;开发一款小众高频的付费软件产品;通过人脉和销售能力,代理成熟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代理模式等等。

这些创业方式,启动成本相对较低,对固定资产依赖小,而且运营灵活,试错成本低。就算失败了,损失也相对可控。

3、少读大佬成功学,多向身边前辈请教
现在的互联网上,充斥着马云、张一鸣等商业巨擘的成功故事。这些故事或许能激励人心,但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复制”的可能。他们的成功,是特定时代机遇、超凡个人能力、顶级资源、甚至运气的多重叠加。沉迷于这些“屠龙之术”,不仅学不到东西,反而可能让你对创业的难度产生误判。

我觉得更务实的做法,是向你身边那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前辈请教。他们可能是比你早几年创业、现在活得还不错的朋友或前同事;也可能是在你目标行业里,做到一定成绩的小老板。这些人在创业方面的认知,可能会比你高一两个层级,他们踩过的坑,你可以避免;他们验证过的路,你可以借鉴。真诚地请教他们,一杯咖啡、一顿饭,或许就能换来价值千金的建议,非常划得来。

四.对自己的人生托底,重新出发
如果创业这条路暂时走不通,那么中年失业者更需要为自己和家庭构筑一个坚实的“安全网”,这就要求失业者要有更柔软的身段、更务实的做法。

1、打零工,过度一下
“面子”是中年人,尤其是曾经身居高位的中年人,最难放下的东西之一。但现实是,房贷、车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每一项都是刚性支出。在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或方向之前,通过打零工来获得现金流,维持家庭运转,是必要且负责任的选择。开网约车、送外卖、做临时促销员……这些工作或许看起来不够“体面”,但它们能实实在在地解决燃眉之急,为你赢得喘息和思考的时间。成年人最大的体面,是兜里有钱。放下一切,解决生存问题,比任何空谈和幻想都更紧要。

2、降低预期,重回职场
“好马不吃回头草” 在生存面前,这句话并不适用。重回职场,依然是许多中年失业者的重要选项,千万不要自我设限,卡自己脖子。而关键在于,要学会调整心态,降低预期。

也许你无法再找到和之前同等职位、同等薪资的工作;年龄、技能更新、市场变化也成了你难以跨越的障碍。这时,就需要你放下身段,接受一个起点更低、薪水打折的职位。这并不丢人,很多时候,当你愿意降低姿态,反而会发现新的机会。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努力活下去,才是一个人最该有的倔强。

3、学一门饿不死的手艺
如果之前的行业确实没落了,或者你重回职场的难度极大,那么就赶紧做另一件事:投资自己,学习一门新的、有市场需求的技能或手艺。这很可能是你人生下半场安身立命的手段和本钱。在方向选择上,我认为政策鼓励、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领域,尤其值得关注。比如,养老服务、宠物经济、绿色环保、健康管理、AI技能等相关方向,都值得我们好好了解、学习, 并将其打造成属于自己、且难以被替代的“硬核”手艺。

尼采说过:“那些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中年失业虽然是一场危机,但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规划人生的机会。只要我们放平心态,学会止损,理性看待创业,做好人生托底,就一定能重新迎来人生的曙光。和大家共勉!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