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程序员对于国庆期间汽车追尾事件的思考
  • 发布于 2个月前
  • 204 热度
    0 评论
  • 久就旧
  • 0 粉丝 25 篇博客
  •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谈谈这几天的一些见闻、经历和感想。


谈判的感触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自驾去了江西福建等地游玩。国庆嘛,自然是人多车多,很多一年开不了2箱油的司机也上路了。人多了车多了,交通事故自然是少不了的,很不幸我就是那个不幸。幸运的是双方人都没事,不幸的是车要大修了,即影响车的残值,更影响心情。由于事发于国庆当天,且是异地,来回奔波处理事故和定责花了整整一天,虽然是对方全责,但定责后的赔偿协商,却是最费脑细胞的。


作为受损无责一方,我肯定是主张由于事故产生的一切额外费用由对方承担。但由于是在异地,对方是本地车辆,要对方全额赔偿基本就只能想想,因此在可争取的范围内获得最大赔偿是我首要考虑的。协商赔偿的过程略过不提,分享下我自己协商时的几点谈判策略:


将事故带来的额外损失全部列出,比如车辆残值,处理事故花费的各项支出,以及车辆维修期间的用车费用(大部分人都会本能拒绝更大的风险或者更严苛的要求,这个时候退一步再提要求,降低对方的心理预期反而容易达成目标);


根据对方的职业、家庭情况来选择谈判的方式(全责司机本人是教师,有家庭有孩子,体面的职业和稳定的家庭状况意味着道德底线不会太低,更有意愿讲道理或者合乎逻辑的协商);


法律途径是最后的兜底策略,但沉没成本过高(判断自己的成本投入是否过高,用自己的优势去施压,让对方同意第一项的赔偿主张,而不是一上来就直接打底牌);


这次遇到交通事故和协商赔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这几点:
1.协商赔偿的前提,要熟稔人性,更是一场心理预期的博弈;
2.交通事故只要人没事,其他都是小问题,人身安全最重要(不要开斗气车);
3.遇事沉着冷静应对是很好的品质,但遇事之前没人可以确保自己可以理智应对;
4.在交警未到现场或责任未确定前,少和对方做无效沟通,留好联系方式,提前准备应对策略;

理性和偏见

昨晚看完了伍尔夫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感触良多。这本书写作于上世纪30年代末,书中描述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战二战的间隙),女性生存的困境、社会的偏见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果只看书的名称,可能会脑补这间房间面积多大、采光如何、是否通风、房间布局等。但看完之后发现,全文几乎没有描述这是一间怎样的房间,你却明确的知道她要说的“房间”到底是什么。


伍尔夫提出女性要认清自身的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独立思考,自由生活,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成就自我。其实跳出女性这个维度,这个主张适用于所有人。


全文内容叙事初看是跳脱的,和主题没太多关联,但作者从很多不同的男性看待女性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观点。比如如何面对争议,如何找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如何培养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如何降低宏大叙事和环境对自身的影响。


作者表述的观点依然有部分带有作者自己的私心和偏见,但作者又通过一个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自身所在群体当下的困境,以及如何摆脱这种困境。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个房间并不是一个具象的物理空间,而是房间背后所蕴含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创作能力以及不断审视自我的能力。
自私和偏见是人无法摆脱的,但从偏见里审视困境并且能持续走出这种偏见,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和能力。我很喜欢的一个访谈节目《十三邀》前几季的Slogan说的挺好: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