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打满算,国内互联网行业真正的寿命,至今才20来年,薪资和普通行业真正拉开差距的时间段,更是只有10年左右。有赖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互联网IT岗位的薪资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从一万出头的薪资,在几年的时间内快速达到了三四万,甚至在某些风口岗位和大厂,年薪百万的技术岗位比比皆是。
但很快,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在18年基本就到头了,就业招聘市场在惯性趋势下,最后的巅峰应该是21年8月,接着就是一轮又一轮的裁员,降薪。失去了往日的高收入和体面的光环后,留给这群从业人员的,就是巨大的现实落差,以及除了技术之外别无它长的尴尬局面。
人都是看预期的,甚至大部分人都是短视的。在行业风口上,大家蜂涌进入互联网行业,一线城市落户买房,将几十上百万的年薪看作个人的能力体现,却忽略了相比于其他行业的人,自己或许只是赶上了行业的红利。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凭运气获得的东西,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那也很难守得住。互联网红利消失殆尽,一茬又一茬高学历的年轻大学生步入职场,能加班薪资低还听话,自然要淘汰这些35岁效率低有想法的老家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上了年纪的人不早点退位,如何给每年一千万的大学生提供岗位和机会?
不知道是该嘲笑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太过天真,还是自嘲互联网技术岗位的人太过理想化。最初互联网的口号是改变世界,后来的结果证明了,互联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但是改变世界的这些从业人员,最后的大多数寂然于人群之中。
以MOBA游戏为例,互联网技术岗位的人,都是前期强势英雄,靠着机制和行业风口可以快速积攒资源,于人前显圣。但拖到大后期,以医师公和体制内为代表的大后期人群,才会展露自己在人脉资源各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无法以直接的金钱衡量,但在遵循现实法则的生活面前,互联网围城里的这些人,在被社会毒打之后才会明白。
除了技术一无长处,转岗转行面临的行业壁垒,以及学历和年纪所带来的就业鸿沟。开个很现实的玩笑,开网约车,是互联网围城里的人,最后的挣扎和体面。当然,互联网围城里的人,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接受了更高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做事方式,比如很有逻辑和条理。简单理解就是更能快速学习和接受新的东西,适应性更强,更具备冒险精神。
但是,社会真正的主体,往往是没那么讲逻辑的,而社会整体的变迁,更是以年代为纪。在更希望稳定的社会集体意志面前,用更悲哀的一种说法,互联网围城里的人,充当了敢死队和炮灰的角色。围城里的人,确实不乏成功转型和具备多种能力的人,但围城的人群底色,依然是低技术低学历低收入的外包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