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岁失业程序员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 发布于 2个月前
  • 94 热度
    0 评论

看到技术交流群大家聊失业的处境,以及所谓35岁后的赚钱门路,不禁心有戚戚焉。这群30岁左右刚迈入人生精力和经验巅峰,本科学历,曾经在各大互联网公司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曾拿着令普通人羡艳的薪资,有着技术壁垒较高的专业能力,如今却沦为了就业市场上失意人群,不得不另谋出路。看他们的聊天内容,有摆摊卖淀粉肠的,有尝试跑滴滴的,更有甚者被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压力逼的去送外卖快递的。时代变革和经济危机的一粒灰尘,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无力肩负的一座大山。

之前看到过国家统计局的一个统计数据:截止2022年底,中国14亿人口中,本科学历的人占比不到5%。也许这个数据并不是完全精准,但也能看出高学历的人群占比确实不多,如果将筛选范围缩小到25-35岁这个年龄区间,那人数肯定会更少。80和90这两代人,从小就被教育说读书改变命运。父母节衣缩食,我们挑灯夜读终于上了大学,步入社会成为了高学历人群,结果一到就业市场,却发现种种无形壁垒和各种因素夹杂下,能找到合适的养活自己的工作却很难。


知识是无价的,这句话在此刻的反向教育,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年初过完年不久,有同学后台留言,咨询我该如何副业赚钱。我分享了我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对副业的理解:普通人想要通过做副业赚钱,走出自己职场和人生的第二曲线,需要具备这六大要素:能力+认知+圈子+资源+机遇+时间,缺一不可。


30岁前,凭借个人勤奋能力,可以快速成长。但30岁后,单纯靠个人能力已经很难走的更远。30岁后,个人认知固化,学习能力下降,要想继续提升,就需要打破固化的认知,不断丰富和重塑自己的认知,积蓄底蕴。然后去认识更优秀的人,融入更高的圈子,在圈子里做到信息互通,置换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成长的桎梏跃迁到更高的维度。能力构建基础,认知决定视野,圈子拓展信息,资源支撑跃迁。


特别是当下这种所谓的“35岁失业”风潮之下,作为其中的一员,早做打算肯定是没坏处的。对于面临“35岁失业”的同学来说,我其实并不建议去跑滴滴送外卖,因为重复的体力劳动会快速把你拉入一个不断下坠的漩涡中,难以自拔。对比来说,泛知识付费领域,反而是存在一些机会的。

如何理解泛知识领域呢?比如公众号,比如小红书,比如短视频,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知识领域,且当下各个平台都有各种各样的创作激励,对各位面临“35岁失业”的同学来说,在当下是不错的副业机会。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短平快的内容,切中对应的潜在兴趣人群,打造个人IP和账号人设标识,进而通过一定的付费门槛,是当下所谓的自媒体变现通用的赚钱逻辑。


比如专业技能,比如面试技巧,比如摄影构图,比如读书笔记,比如短视频剪辑,业内都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你会发现其底层逻辑都是知识付费,只不过实现方式和变现渠道各有各的差异。


知识付费并不是干巴巴的内容输出,在大数据和推荐算法的时代,其实并不用太过担心流量的问题,知识付费的重点在于快速的试错和反馈优化。身边的不少同学在我的建议下尝试过自媒体知识变现的实践,但大多在起步阶段就停了下来。我总结了一下,大部分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想太多,太过完美主义。


总想着刚开始就能输出完美且吸引自己目标人群的内容,最好是一篇起步,三篇爆火,十篇完成变现逻辑,这种想法很不可取,且注定失败。国内由于各种文化体制的传统和经济因素影响,大部分人对于知识付费的认知是割韭菜,当然也不乏各种案例。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真正有干货且长期运营的知识付费案例也不少,这些成功的案例在初始阶段也并不是完美的,甚至可以说存在各种不足。真正让他们走通变现逻辑的原因,是他们在不断实践中做到了快速试错和反馈优化。

“35岁失业”人群最大的困境,并不是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依赖路径导致的认知固化,以及低不下身子去从零开始试错尝试。未来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很难有一碗饭吃到退休的行业,而泛知识领域的付费变现,是潜力无限的道路。当下或许存在一些困境和限制,但这条路,注定是后信息时代的滔天浪潮,属于普通人的浪潮。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