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朋友和我同龄,家境一般,学历也不甚好,学了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说开局自带逆风Buff。毕业后去了深圳,认识了她现在的老公,目前有房无贷,略有存款,育有一个小孩,生活很幸福。她老公和我同行,都是互联网行业,用她的话说典型的IT技术男,工作以外的时间,基本是读书和跑步。令我诧异的是,性格较为开朗的她,当初竟然是主动追的她老公,放在当下的版本来看更是奇怪。
这位朋友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日常除了工作带娃,自己也会抽时间去跑步,逛街,摄影。即使如今年过30,上班前也会画简单精致的妆容。用她的话说,即使有了孩子,也要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她老公年长他几岁,如今依然在技术一线,同时兼任着团队管理工作,也是摆脱“35岁失业”的一个特例。两人一个热爱生活,提供情绪价值;另一个性格内敛沉稳,带领对方成长。
其实她们夫妻两个,刚开始生活也有些拮据。都是农村出身,父母没太多文化,对年轻人也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撑。这些年,从结婚买房生娃,再到职业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活选择,都靠自己规划和踏实践行。一路至今属实不易,但生活也会给了她们应有的奖励,很圆满的人生故事。
35岁失业,是很多当下年轻人要面临的困境,也是很多人焦虑的源头。毕竟,最好的年华都给了工作的996,工作以外个人生活极其匮乏。缺乏精力去思考和规划未来,更别提不断践行自己的规划,走出新的人生。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在懵懂状态下进入了结婚买房生子的轨道。当我们踏入这条世俗的轨道,为数不多的独属于个人的生活空间,会彻底被房贷、家庭琐事和孩子抚养占领,自此告别对生活的选择权。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怀念18岁到28岁的自己,因为那个年纪,他拥有美好的青春,对世界的巨大好奇心,和无法阻挡的探索欲。但是绝大多数人在那个年纪,对青春、对机会、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很弱,更别提支配能力。只能随波逐流,快速耗尽这为数不多的,可以为个人所支配的宝贵资源。人无法同时拥有美好的青春,以及对美好青春的感知以及自主支配能力。同样,人也不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拥有对未来的清晰认知和规划。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35岁也是新的机会。
花开有期,花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路要走。大部分人的花期很早,绽放过就进入了低谷,自此成为了零落成泥的枯萎花瓣。而有些人的花期则需要漫长时间细心耕耘辛苦劳作,最后才能绽放长久,余香不绝。人生的轨道和旷野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一直在旷野,也一直在更大的轨道中。人生也不是一场限时开卷考试,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