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APP监听我们日常对话的事
  • 发布于 1天前
  • 48 热度
    26 评论
为什么打引号,因为现象是“手机监听”,实际不知道。请理性发现,更不要人身攻击。我只说一个现象,请教大佬们帮忙可能的原因。

下面两件事都这几天“同时”发生的:
1.家里孩子最近迷上看柯南(纸质书),周末滔滔不绝的跟我讲故事和里面的各人物。 注意:年龄尚小没有手机,也不会使用电脑。不可能去网上搜索。 结果:今早上我的 x 乎热榜上就推了名侦探柯南的话题。
2.一个同事哥们,我们上班同行,我开车带着他。传统油车,没有智能控制等功能。行程期间胡侃,我讲到了“塔西 x 陷阱”。他表示没听说过这个词。 结果:等我下车打开某头条系的 app ,给我推了“塔西 x 陷阱”的短视频。
用户评论
  • 来自人海
  • 个人经历,手机APP绝对有做监听我们对话的苟且之事,有次和老婆聊周末要不要去漳州港摘杨梅的事,结果刚聊完没多久,我打开抖音刷视频时,竟然直接给我推直播卖杨梅的视频,这种直播以前可是从来没有推送过的,你说神奇不神奇?
  • 2025/7/16 8:17:00 [ 0 ] [ 0 ] 回复
  • 神探不二
  • 个人经历,媳妇睡前跟我说最近老丈人耳鸣,问我怎么办,我说去医院看看呗,我也不懂,从此无话。第二天办公室电脑上打开网易、搜狐的自媒体文章页面,广告位都是耳鸣了怎么办? 奇怪的是,家里电脑上没有,公司电脑上好几个网站广告位都是这个。。。

    我在公司电脑、家里电脑都用着国产输入法且登录同一账号,跟老丈人不在一个区相距几十公里,我媳妇也没搜索过相关的词。就那几天能看到耳鸣广告,几天后到现在都看不到了。至今我还是不能理解。
  • 2025/7/15 17:37:00 [ 0 ] [ 0 ] 回复
  • 叫我冷场王
  • 首先,柯南是因为最新剧场版上线了。我刚看完。
    其次,一个非常炸裂的阴谋论,如果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含量,而且不是只有小部分人可以做到的话,它早就被实锤了。不论是正面实锤还是经历者爆料。
    就比如监控这个。技术上不复杂,但是技术上又非常不合理。更何况监控这种操作一旦被正面实锤那就等被告吧。
    友商会送你上头条的。
    而实际上更有可能是你的广告联盟 ID 在无意中暴露了你的一部分隐私。就比如之前抖音和京东合作的时候,抖音搜完,打开京东立马弹出推送。
  • 2025/7/15 17:36:00 [ 0 ] [ 0 ] 回复
  • 爱是蓝色.
  • 说一个类似的现象,有时候带着耳机打开支付宝,耳机会在打开支付宝的瞬间提示"call ending",感觉是瞬间调用了麦克风,但是不清楚目的是什么。或者是耳机 bug ?( Bose 耳机)
  • 2025/7/15 17:35:00 [ 0 ] [ 0 ] 回复
  • 乱人心
  • 当一个概率非常小的巧合发生了,你对它印象深刻,并相信它不是巧合。放到互联网上,你能找到更多巧合,并越来越相信你的猜测。恰好我有一个非常类似的例子,我有几个亲戚非常相信神鬼一说,异地的亲人去世了,刚好谁在那时说胡话,就认为是亲人传讯之类的。总共也就那么几件巧合,但就是非常信。所以在我看来,信这个的和那些迷信的人没啥差别
  • 2025/7/15 17:34:00 [ 0 ] [ 0 ] 回复
  • 且醉
  • 其实有这样的可能:
    1 ,手机厂家自己监守自盗卖搜集信息;
    2 ,信息在手机厂家云端被处理成了非明文的形式,并推送给相关购买了服务的 app
    2 ,app 做推荐算法的使用这类信息做推荐
    整个流程,涉及开发的地方非常少,甚至做算法的也无法接触真实内容;
    比如,这是小米 2023 年财报里信息:互联网服务总收入:301 亿元
  • 2025/7/15 17:34:00 [ 0 ] [ 0 ] 回复
  • 封锁爱
  • 从可证伪性上来说:
    “巨头没有录音监听我们”很容易被证伪。因为只要你找到一项监听的证据,就是伪命题了。
    “巨头正在录音监听我们”很难被证伪。即使你在一条路径(比如 APP 抓包)上没有发现,也无法证明所有路径都不存在。
    “正在监控”是存在性命题(∃x ),只需一个反例即可证实。
    “没有监控”是全称命题(∀x ),需完全排除所有可能性才能证实,逻辑上更难。
    若一个命题无论如何都无法被证伪(如“上帝存在但不可观测”),则它不属于科学范畴,而属于形而上学或信仰。
  • 2025/7/15 17:33:00 [ 0 ] [ 0 ] 回复
  • 我与裙摆
  • 说实话,我觉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人的注意力作用,当你关注到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反而越会关注,推送的信息流可能有 100 个种类,但是你会额外关注近期关注过的几个小类。不否认会有千奇百怪的推荐算法和用户画像刻画形式,但从技术上讲,实时监听识别对算力要求太高了
  • 2025/7/15 17:32:00 [ 0 ] [ 0 ] 回复
  • 晴昼烟雨长
  • 虚假的监听:用户在说柯南,给他推送柯南的内容。
    真正的监听:用户在说柯南,不给他推送柯南的内容,不然用户就发现我在监听了。
  • 2025/7/15 17:31:00 [ 0 ] [ 0 ] 回复
  • 晴昼烟雨长
  • 手机监听是不可能的. 耗电和收益不成正比.
    推送不光是针对某个手机推送.也是可以针对某一块网络/地域推送的...
    换句话说,你没有搜索这个关键词,你家人搜了,也可能推给你们.
  • 2025/7/15 17:29:00 [ 0 ] [ 0 ] 回复
  • 乌龙山
  • 虽然我也不相信有手机监听的事情,但是身边总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最近就是,和对象商量要不要周末去按摩一下,然后晚上刷抖音就刷到按摩的团购了,我俩还都是苹果手机
  • 2025/7/15 17:28:00 [ 0 ] [ 0 ] 回复
  • Vinda
  • 其实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基础事实大家还是要认可的。各个大厂员工流动频率、代码管理、又是多部门相关的、各种员工匿名时候八卦属性以及各个国家商业或者非商业的安全机构定期就会各种逆向,是不至于传了这么多年监听监听然后没有人站出来说确实有这么一回事。PDD 那么隐蔽的操作都存活不了太久,更何况这种都市传说一样的东西。会认为这个在技术上可行的人,都对于编剧编出“那种监听软件结果对方手机不发热又不耗电”的弱智剧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2025/7/15 17:26:00 [ 0 ] [ 0 ] 回复
  • 耀国
  • 我听说这叫关键词唤醒,就和你唤醒助手一个逻辑,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资源消耗,甚至这种关键词位都是可以卖的。如果说语音监控的消耗还是难以接受的话,那么输入法、各种 app 内的检索,几乎是必然有这种关键词监控的。当然我没证据,我也只是看到别人这么猜。
  • 2025/7/15 17:25:00 [ 0 ] [ 0 ] 回复
  • 春风不醉
  • 很多人都说监听在技术上很难,但确实发生过很多次我刚说完什么,微信视频号就推什么,太多太多次了。
    我说的都是一些冷门词汇。
  • 2025/7/15 17:24:00 [ 0 ] [ 0 ] 回复
  • Spring
  • 关于这件事,很多人都说监听耗费手机资源大,但是实际上呢,手机的算力一直在提升,电池容量在上升,但是续航时间并没有明显增加。另说一句,我是做技术的,我也确实发现了很多次刚说完话就被推送的事情。
  • 2025/7/15 17:22:00 [ 0 ] [ 0 ] 回复
  • 荒岛初冬
  • 1 、热榜不应该是根据社会热点来的吗,难道每个人的热榜不一样?动漫比较火为客观事实,只是碰巧你家也在关注而已。
    2 、"塔西 x 陷阱"我没听说过,既然你知道这东西,说明你对它有了解有关注,所以你的手机基于广告联盟和短视频推荐算法给你推荐这个没毛病。你同事手机出现这个话题才更有说服力证明手机监听。
  • 2025/7/15 17:20:00 [ 0 ] [ 0 ] 回复
  • 烂好人i
  • 这次你应该是想多了,最近《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 名探偵コナン 隻眼の残像 (2025)》正在热映。
    心机之蛙一直摸你肚子~
    如果小孩喜欢,可以带着去看,相信他一定会很喜欢! 😘😘😘
    想象你童年有人带你去电影院看《灌篮高手》《海贼王》《火影》《宝可梦》 ……😍😍😍
  • 2025/7/15 17:19:00 [ 0 ] [ 0 ] 回复
  • 昨日情书
  • 同意楼下,你从技术的角度细想一下,监听对手机资源消耗极大,信息提取的效率极低(需要过滤大量无用对话)。手机厂商也不会同意 App 长时间后台监听用户的,对电量消耗太大,续航只有别的品牌的一半,不得被用户骂死?直接读剪切板或者从输入法入手更简单高效。
  • 2025/7/15 17:17:00 [ 0 ] [ 0 ] 回复
  • 陪着我走
  • 最近是电视动画《名侦探柯南》放映 30 周年,再加上最近柯南剧场版刚上映不久,这个月一直有大量的营销活动。和什么窃听关系不大,只是你儿子提起这个事让你注意到了而已,就像楼上说的孕妇效应。
  • 2025/7/15 17:14:00 [ 0 ] [ 0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