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wift 6中Mutex的使用场景分析
  • 发布于 2天前
  • 22 热度
    1 评论
前言
昨天在优化项目性能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样是保护共享资源的代码,有的跑得飞快,有的却慢得让人抓狂。一查才发现,原来 Swift 6 悄悄带来了一个新的同步框架(Synchronization Framework),里面的 Mutex 简直就是性能优化的神器!说实话,作为一个从 Swift 1.0 就开始写代码的老鸟,我见证了 Swift 在并发处理上的各种进化。从最开始的 GCD,到后来的 async/await,再到现在的 Actor,每一次更新都让并发编程变得更简单。但这次的 Mutex,让我有了一种"原来还能这样玩"的感觉。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新特性,看看它到底有什么魔力。

Swift 的锁进化史
在聊 Mutex 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Swift 中处理并发的几种方式。毕竟,知道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对吧?
远古时代:NSLock 和 GCD
还记得刚开始写 iOS 的时候,要保护一个共享资源,基本就是这两种方式:
// 方式一:NSLock
class Counter {
    privatelet lock = NSLock()
    privatevarcount = 0
    
    func increment() {
        lock.lock()
        defer { lock.unlock() }
        count += 1
    }
}
// 堆代码 duidaima.com
// 方式二:串行队列
class Counter {
    privatelet queue = DispatchQueue(label: "counter.queue")
    privatevarcount = 0
    
    func increment() {
        queue.sync {
            count += 1
        }
    }
}
说实话,这两种方式都不算优雅。NSLock 容易忘记解锁(虽然有 defer 帮忙),而 GCD 的队列又显得有些重。

现代方案:Actor
Swift 5.5 引入 Actor 之后,世界变得美好了很多:
actor Counter {
    private var count = 0
    
    func increment() {
        count += 1
    }
}
这个知识点之前也有专门讲过,错过的小伙伴可以回去补一下。

Actor 介绍
代码简洁多了,而且编译器还会帮你检查并发安全。但是!Actor 有个让人头疼的地方:所有方法调用都必须是异步的。这意味着你得到处写 await,有时候真的很烦。

Mutex:新时代的性能之王
Swift 6 的 Synchronization 框架带来了 Mutex(互斥锁),它结合了传统锁的简单和现代 Swift 的安全性:
import Synchronization

final class Counter {
    privatelet mutex = Mutex(0)
    
    func increment() {
        mutex.withLock { value in
            value += 1
        }
    }
    
    func get() -> Int {
        mutex.withLock { $0 }
    }
}
看到了吗?不需要 async/await,API 简洁优雅,而且性能还特别好!

性能对比:谁是真正的王者?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对比了几种不同的同步机制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测试场景是:创建 1000 万个并发任务,每个任务都对一个计数器进行累加操作。
// 测试代码
func testPerformance() async {
    letcount = 10_000_000
    let start = Date()
    
    // 创建并发任务
    await withTaskGroup(of: Void.self) { group in
        for_in0..<count {
            group.addTask {
                // 执行累加操作
            }
        }
    }
    
    let elapsed = Date().timeIntervalSince(start)
    print("耗时:\(elapsed) 秒")
}
测试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同步机制 耗时(秒) 相对性能
Mutex 3.65 100% (基准)
OSAllocatedUnfairLock 4.42 83%
Actor 7.51 49%
NSLock 8.31 44%
DispatchQueue 9.28 39%
Mutex 竟然比 Actor 快了一倍多!这个结果确实让我意外。

Mutex 的使用技巧
1. 保护复杂数据结构
Mutex 不仅可以保护简单的数值,还能保护复杂的数据结构:
final class ThreadSafeCache {
    privatelet cache = Mutex([String: Data]())
    
    func set(_ key: String, value: Data) {
        cache.withLock { dict in
            dict[key] = value
        }
    }
    
    func get(_ key: String) -> Data? {
        cache.withLock { dict in
            dict[key]
        }
    }
    
    func removeAll() {
        cache.withLock { dict in
            dict.removeAll()
        }
    }
}
2. 避免死锁
使用 Mutex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死锁。千万不要在 withLock 的闭包里再次调用同一个 Mutex:
// ❌ 错误示例:会导致死锁
mutex.withLock { value in
    // 一些操作...
    mutex.withLock { _in// 💥 死锁!
        // ...
    }
}

// ✅ 正确做法:提取公共逻辑
privatefunc doSomething(_ value: inout Int) {
    // 共享的逻辑
}

func method1() {
    mutex.withLock { value in
        doSomething(&value)
    }
}

func method2() {
    mutex.withLock { value in
        doSomething(&value)
    }
}
3. 配合泛型使用
Mutex 支持泛型,这让它变得非常灵活:
// 创建一个线程安全的泛型容器
finalclass ThreadSafeBox<T> {
    privatelet mutex: Mutex<T>
    
    init(_ value: T) {
        self.mutex = Mutex(value)
    }
    
    func update(_ transform: (inout T) -> Void) {
        mutex.withLock { value in
            transform(&value)
        }
    }
    
    func get() -> T {
        mutex.withLock { $0 }
    }
}

// 使用示例
let box = ThreadSafeBox([1, 2, 3])
box.update { array in
    array.append(4)
}
Mutex vs Actor:如何选择?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 Mutex 性能这么好,是不是应该抛弃 Actor 了?
其实不是的。它们各有适用场景:

使用 Mutex 的场景:
需要同步 API(不想到处写 await)
性能敏感的场景
保护简单的共享状态

与现有同步代码集成


使用 Actor 的场景:
复杂的状态管理
需要与 async/await 生态系统配合
想要编译器帮你检查并发安全
长时间运行的操作
我的建议是:对于简单的共享状态保护,优先考虑 Mutex;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Actor 仍然是更好的选择。

还有一个惊喜:Atomic
除了 Mutex,Synchronization 框架还带来了 Atomic 类型,专门用于原子操作:
import Synchronization

let counter = Atomic(0)

// 原子累加
counter.add(1, ordering: .relaxed)

// 原子读取
let value = counter.load(ordering: .relaxed)

// 比较并交换
counter.compareExchange(
    expected: 0, 
    desired: 1, 
    ordering: .relaxed
)
Atomic 的性能比 Mutex 还要好,但只能用于基本类型的简单操作。如果你只需要对数字进行原子操作,Atomic 是最佳选择。

总结
Swift 6 的 Synchronization 框架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Mutex 不仅性能出色,API 设计也很优雅,是传统锁机制在现代 Swift 中的完美进化。不过,工具终究只是工具,关键还是要根据实际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案:
简单原子操作:使用 Atomic
保护共享状态:使用 Mutex
复杂异步逻辑:使用 Actor

兼容老代码:继续用 NSLock 或 GCD


你在项目中遇到过哪些并发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