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叮咚智能音箱会倒在AI大爆发前夜?
  • 发布于 2个月前
  • 363 热度
    0 评论
在2023年的春季,ChatGPT、GPT-4、文心一言无疑都代表了人工智能(下文简称为AI)这个当下最火热的概念。几乎是在一夜之间,AI又火了起来,甚至隐隐有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架势,连带着诸多AI概念股的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然而就在AI再次走红的情况下,已经有第一批智能音箱初创企业倒在了黎明前。

3月17日,叮咚智能音箱方面发布公告称,旗下产品将于3月31日正式停服,并停止APP及智能语音等功能的服务。

咚智能音箱方面表示,在3月31日后用户将无法再使用“叮咚音箱”APP来激活绑定音箱,并且所有智能语音功能及后台云端资源、技能等服务也将停止维护,在这一日期后,用户再没有办法以在线的方式来语音唤醒叮咚智能音箱以及发出操作指令。对于最近购买音箱的用户,他们则提供了折旧残值补偿,在正规渠道购买、且产品尚在质保期内的用户则可申请赔偿。

要说这个叮咚智能音箱其实并非无名之辈,反而它还有着显赫的出身。事实上,叮咚智能音箱是由被誉为“AI四小龙”之一的科大讯飞,联合电商巨头京东打造,其中科大讯飞提供语音识别、远场识别和交互技术,京东则带来了跨平台、跨设备的产品链接能力。

自诞生以来,叮咚智能音箱就被认为一直站在智能音箱领域这个“浪潮之巅”,甚至一度曾占据了国内智能音箱市场近2/3的份额。当初在智能音箱究竟该选择智能、还是音质这个岔路口,叮咚智能音箱其实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押注了智能化。叮咚智能音箱加入了自定义唤醒词、声纹识别、第三方音箱扩展、多种发音人等功能。然而早在此次疫情前,叮咚智能音箱就已经进入到了苟延残喘的状态。

彼时曾有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叮咚智能音箱的音乐内容库逐渐出现萎缩、语音识别精度下降,并且就连京东的客服都出现了推诿扯皮的现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电子领域的联合制造模式在国内市场并不成立,一方出技术、一方出平台这样的合作也几乎从未有过成功的案例。叮咚智能音箱背后的北京灵隆科技是2014年末成立,在国内市场智能音箱“御三家”,也就是阿里、小米、百度入局前,叮咚智能音箱就作为了对标亚马逊Echo的存在。他们最早的产品叮咚A1是2015年8月发布,比2017年亮相的天猫精灵、小爱音箱早了2年,也比2018年春季亮相的小度音箱早了3年。

但作为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中叱咤风云的前辈,叮咚智能音箱不仅没能抓住先发优势,更是被后来者掀翻,这其中显然是出现了问题的。而他们的问题,或许就是“内斗”。其实这一点在智能音箱行业几乎成为了公开的秘密,早在2017年,也就是阿里、小米,乃至腾讯先后入局的时候年,叮咚智能音箱第一次真正有了挑战者。彼时,阿里的天猫精灵、小米的小爱智能音箱并没有选择比拼技术或产品力,而是打起了简单粗暴的价格战。

面对最低仅需39元的天猫精灵和79元的小爱智能音箱,价格比两者贵出一个数量级的叮咚智能音箱几乎毫无招架之力。毕竟对于当时的消费者而言,智能音箱还是个新鲜事物,并且它并有没有强到改变生活的范式,所以低廉的价格也成为了促使消费者尝鲜的核心驱动力。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当竞争对手打出价格战这张牌的时候,拥有市场领导地位的品牌选择“跟随”才是再正常不过的策略,但恰恰相反,叮咚智能音箱当时选择了“过”。

对于叮咚智能音箱当时的无动于衷,有业内人士的说法,是补贴的钱到底算到谁的账上成为了彼时京东与科大讯飞矛盾的焦点。按照常理,出平台、出渠道的京东该负责出钱,可问题在于三年时间过去后,这个项目所处的市场环境已经大不相同,拼多多的强势崛起给了京东一定的压力,连带着京东智能部门在整个集团的地位不断边缘化,叮咚智能音箱更是一路从子集团级别下调至CTO体系的下一级部门,再接着还变成了CMO体系下的前台二级部门。

由于在智能音箱的价格补贴大潮中“独善其身”,消费者也选择了用脚投票,致使叮咚智能音箱的市场份额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2016年的65%坠落到了2018年的2%。随着叮咚智能音箱变成了市场的“Ohters”,貌合神离的科大讯飞与京东在2018年也选择了“分家”。随后京东自己做出了京鱼座智能音箱,科大讯飞则继续深耕技术,推出了iFLYOS智能音箱解决方案。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