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公司 Figure完成新一轮融资 估值达到26亿美元
  • 发布于 2个月前
  • 113 热度
    0 评论
今天,机器人公司 Figure 确认了此前一直流传的消息:他们的融资规模超乎想象。这家位于美国湾区的公司宣布完成了一轮高达 6.75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了 26 亿美元。

参与投资的机构阵容堪称豪华。包括了微软、OpenAI 创业基金、英伟达、亚马逊工业创新基金、杰夫・贝索斯(通过贝索斯探险公司)、Parkway Venture Capital、英特尔投资、Align Ventures 和 ARK Invest 等。对于这样一个仍属年轻的初创公司而言,这笔资金简直是天文数字,尤其是考虑到公司目前只有 80 名员工。不过,随着这轮融资的到来,员工人数几乎肯定会有所增加。

Figure 在资金方面已经颇具优势。公司创始人、资深创业者 Brett Adcock 起初自掏腰包投入了 1 亿美元来创办公司。去年五月,公司又成功获得了 7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我原本以为 “Figure” 这个名字是在暗指其机器人的人形设计,或许还代表着这家初创公司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但现在看来,它似乎也在映射出公司迄今为止所获得的巨额融资。

Figure 成立于 2022 年,当时它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在一年内打造出一款行走的双足机器人。该公司对外媒 TechCrunch 表示,他们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虽然最初我们并未看到任何行走的视频,但后来相关视频终于曝光。

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这家初创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这一领域目前正引人关注。特斯拉、Apptronik 和 1X 等公司都展示了他们的相关成果。亚马逊最近也开始试点使用 Agility 的 Digit 机器人,在棕地仓库和配送中心补充人工劳动,而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无论是 Figure 还是其他公司,他们大多数的目标都聚焦于为工业界打造机器人。首先选择在职场而非家庭推广使用,不仅是因为前期成本考虑,更多的是因为应用场景和需求的实际考量。因此,正确设定对这类系统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公司,尤其是特斯拉,可能对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抱有一些过于理想化的期望。我这里主要指的是通用 AI,很多机器人学家认为实现这一技术还需大约五年时间 —— 不过这个预估可能还偏乐观。

在讨论这些机器人时,“通用” 这个词汇经常出现。简而言之,它指的是那些能够像人类一样迅速完成各种任务的系统。传统的机器人系统通常功能单一,即它们专注于反复做好一件事。当然,多功能的系统也已存在,例如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为 Spot 机器人提供的 API,正朝着扩展这些功能的方向努力。

事实上,通用 AI 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单一功能的机器人往往难以适应多变的任务,而理论上,一个能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人则能完成我们能做的任何工作。

去年我参观了 Figure 的总部,那时他们刚在办公室中央建立了一个演示区。这个区域主要用于向潜在客户和投资者展示他们的机器人。有意思的是,这个区域被布置得像一个仓库或工厂。

大多数人认为,仓库工作将是机器人走向更广泛应用的第一步,甚至可能是家用机器人最终普及的起点。毕竟,企业愿意投资于那些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能节省成本的产品。此外,以一两个高度重复的任务来填满一天的工作相对更简单。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相当于一辆新车那样的价格购买家用机器人之前,他们几乎肯定会要求这些机器人达到与人类类似的通用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新闻还包括 Figure 公司与生成式 AI 的先驱 OpenAI 签订了合作协议。

据 Figure 公司表示,这项协议的目标是 “开发下一代针对人形机器人的 AI 模型”。在不久的将来,LLM 将用于创造机器人与人类同事之间更自然的交流方式。公司强调,“这次合作旨在通过提升人形机器人处理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加速 Figure 的商业发展进程。”

自然语言使人们能够向系统下达指令,并更好地理解机器人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具备了用语言 “推理” 的能力)。毕竟,这些系统比人类操控叉车等要复杂得多。如果机器人要实现自主操作,那么在繁忙的仓库或工厂环境中,就需要一种更直接的沟通方式。语言处理能力使得人类可以帮助机器人纠正错误。

OpenAI 副总 Peter Welinder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一直计划重返机器人领域,我们看到了与 Figure 合作来探索由高能力多模态模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的成就。我们对 Figure 迄今为止的进展感到惊喜,并期待共同探索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类的新的可能性。”

使这项交易更加引人关注的是 OpenAI 对其直接竞争对手 1X 的投资。人们不禁会问,这是否意味着 OpenAI 在重新考虑其投资策略,或者这只是公司在行业中广泛布局的一个举措。目前看来,可能是后者。如果你处于 OpenAI 的位置,那么与尽可能多的有前景的公司合作无疑是明智的选择,而 Figure 在过去的八个月里已经展现出了真正的进步。

以 Figure 最近发布的一个视频为例,该视频显示机器人完成任务的速度大约是人类的 16.7%。换句话说,它的动作非常缓慢、有条不紊,甚至可以说这是刻意的。从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演示视频中看到机器人以实际速度操作总是好事,无论视频制作得多么精良。有消息称,有些公司试图展示加速的视频却不告知观众,这种做法助长了消费者对机器人能力的不切实际期望。


微软的投资使得 Figure 公司可以利用 Azure 进行数据存储、训练和 AI 基础设施建设。微软副总裁 Jon Tinter 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很高兴与 Figure 合作,致力于加速人工智能的突破。通过我们的合作,Figure 将能够使用微软的 AI 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持部署人形机器人,帮助人类完成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有意思的是,Agility 和 Apptronik 这两家人形机器人公司被列入了比尔・盖茨最近公布的令人兴奋的机器人初创公司名单中,而 Figure 却没有。亚马逊工业创新基金在这一轮投资中的参与也非常引人注目,因为它可以成为机器人在配送中心实际部署的渠道 —— Agility 的 Digit 机器人已经在这么做了。

自主性在这里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经常将远程操控(tele-op)误认为自主性的情况下。自主性之所以难以实现,部分原因在于无法预测到各种情况。尽管仓库通常是结构化的环境,但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各种意外,这些意外可能会使任务出现偏差。而任务结构越不规则,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围绕这个问题,仍有许多疑问待解,包括需要多少次才实现这一成果。这个视频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整个动作是在一个连续的镜头中捕捉到的,这表明公司没有通过剪辑手段将多个动作拼接成一个连贯的场景。

在短视频中,比起 AI 和自主性,机械电子技术(Mechatronics)更容易进行评估。从这个角度来看,Figure 01 机器人显示出了相当高的灵活性。实际上,如果你注意到机器人手臂的角度和位置,会发现它的搬运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颇为不适。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虽然外观似人,但并不意味着它的行动方式必须与人类完全一致。我合理的推测是,搬运箱的位置与机器人的重心有关,现在它看起来有点头重脚轻了。

Figure 表示,这笔资金将被用于加快其产品进入市场的步伐。该公司已与宝马达成了一项机器人部署协议,这无疑是其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