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后闲聊
  • 发布于 2个月前
  • 103 热度
    0 评论
  • 烂好人i
  • 0 粉丝 44 篇博客
  •   
上了一天的课,有些疲惫。晚饭后伴着窗外雨后的蝉鸣蛙叫声,小憩些许时刻,醒来已近十点。忽然想聊聊我做咨询这两年多,遇到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案例,以及人群画像。

做咨询这两年来,和几百名同学沟通过,其中占比最大的人群画像,普遍具有这类特征: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不听,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起初遇到这类画像的同学,我还会尝试去了解他们如此思考背后的原因,以及尝试通过沟通达成某种程度上的沟通基础。后来发现所有的尝试都徒劳无功,一度让我有些挫败感。

现在心态已经很坦然了,我也渐渐理解了,其实这世界上很多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特征。很多人成年后没几年,三观和认知几乎已经止步不前了,他们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但却从不与外界发生什么信息交换,主打一个自成一界。在这种状态下,你的任何尝试都显得很多余。就像有句话说的: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改变他人的想法。罢了,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第二种人群的特征,在人群中的占比也不在少数。他们的特点是:任何发生在他们身上让他们觉得不爽的事情,都是外界他人的过错,是在逼他低头,违逆了他的本心和意志。当然,这类人群有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社牛。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很擅长社交,在群体中活跃气氛。而是喜欢或者下意识的在群体中宣泄他们的情绪,且都是负面的情绪。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什么不妥,毕竟很多自媒体都在说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管外界如何评价。好吧,社会是人类群体组成的,他们有权力支配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第三种人群的特征,相对咨询的样本来说占比相对比较少。他们的特点是:态度、行动都有,就是没有思考,别人推一把他们前进一步,然后回头看着你,等你继续推着他们前行。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对这类人来说,真理太多了想不过来,索性不想,找人咨询找大佬提携就足够。你看着他们在那里踟蹰不前但满眼坚毅渴望改变的眼神,都会有一些不忍心。


一般来说,经验分两种: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直接经验;通过看书学习或请教老手得到的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好处在于,能直接掌握通向正确目的地的道路,可以少走弯路。但局限性在于缺乏亲身实践的经历,遇到挫折或者困境时,很难自我突破的自发寻找出路,抵抗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较弱。直接经验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亲身实践体验。这种体验虽然会伴随着大量的试错和走弯路,但却会造就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


但两者都存在不足,如果单纯只选择其中一条路,很容易陷入教条主义或者经验主义。

最后一种人群,这两年多的咨询经历,我只遇到过寥寥几位同学。他们普遍具有这些特征:会提问,听建议,有思考,行动力强。会提问意味着在咨询他人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初步思考和尝试,听建议意味着知道主动向外界寻求更多信息参考。有思考则意味着即使是他人的建议,他们也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并从具体的行动中沉淀属于自己的经验。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他们观察现象这种感性认知,通过思考并付诸行动转化为理性认知。然后在理性认知的背景下去不断实践,获得亲身的反馈,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是一种很好的试错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间接经验是有参考价值的,它可以辅助决策。直接经验的这种体验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反馈自身调整认知。将二者结合去观察自己看到的事情,然后通过思考分析形成理性认知决策,并付诸行动,这才是高手必经的成长之路。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