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一些“明嘲暗讽”。有时候想直接怼回去,又担心影响了彼此关系,如果假装没听到,又有些忍不下这口气。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战或逃”的基因。每当感觉到有威胁存在时,就像一只猫被踩了尾巴,立马跳起来准备干架,或者撒腿就跑。这是人类在远古时期进化过程中得以保命的策略,是刻在基因里面的。
但现代社会,已经没有那么多有生命危险的场景,但我们在面对一些小的挑衅或变故时,还在用这个重量级的“战或逃”来应对,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是把小事闹大。回到开篇的话题,比如面对同事的明嘲暗讽,如果用战或逃的思维来解决,要么就是硬刚、直接怼回去,要么就是当逃兵。

硬刚这种无意识的“战斗”行为,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甚至掉入对方的圈套当中。对于自己来说,又会让自己陷入既纠结又疲惫的状态。而逃跑的结果是被欺负,内心愤愤不平,内耗不止。今天要聊的应对策略是除了战或逃之外的第三种选择:转身离开。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当你被人“惹”到时,就一定要回击吗?不然就是软弱,逃避或被动容忍、退让吗?当你开始思考时,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小孩儿才分对错(二元选择),而成年人往往有更多的方式或灰度选择。从心理学上来讲,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因为弱小、无法反抗或逃离而被冒犯的经历时,内心会埋下一份深深的恐惧。这份恐惧会深入潜意识,在成年的生活中,一旦碰到冲突,潜意识就会拉响警报:有敌人,我是该战斗,还是该逃跑呢?!
此时,就会直接把对方视为对立面,视为敌人,想当然的认为只有打败对方,赢得“战争”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当然,在某些时刻,战斗是必要的,但战斗的结果往往不是那么乐观。如果是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去战斗,那就更不值得了。这种陷入战或逃的思维定式状态,还会让我们进一步的陷入恶性循环当中,不断的一触即发的迎接一个又一个战争,持续不断的消耗自己。
其实,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对冲突,还有一条路,那就是“放下冲突,转身离开”。面对冲突,我们是可以选择不用去回应的。比如,别人问你隐私问题,你是有权利不回答的。在某些时刻,甚至可以笑一笑,转身离场。
这种离开,不是出于恐惧或无奈的被动逃避,而是一种主动的、充满笃定感和力量感的选择。类似“老子没时间搭理你”的姿态。就像一个三岁小孩儿冲你舞刀弄枪时一样,你会笑一笑离开,而不是真的与他对峙。如果想练得此能力,面对冲突时可以暂停一下,先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件事有必要争输赢吗?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可言,值得花这个精力和时间吗?
当你内心在想“不过是什么什么而已,没必要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时,你也就练就了随时转身离开的能力。当你拥有了这个能力和视角时,处理起事情来,既顾全了面子,又不至于把事情闹大,也不浪费自己的时间,更不会让自己陷入内耗当中。同时,还能够练就一份坚定和从容。或许,别人本身也没有那么坏,并没有带着恶意,只是你潜意识的应激反应,导致了内心产生了战或逃的状态。即便对方真的为你设置了陷阱,我们也不至于在一时冲动之下掉进去。
当对抗无意义时,离开才是最有力的回应。另外,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处于这种战或逃的状态中,那么你也要回顾一下自己的童年经历,是否在童年时期有过因弱小无助而被冒犯过。如果有,你需要告诉自己你已经是成年人,你可以应对得了所有的问题。并通过观察自己行为和思想,在实践中逐步修复和疗愈童年所留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