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ringBoot + Redis + Token 解决接口幂等性问题
  • 发布于 2个月前
  • 192 热度
    0 评论
前言
SpringBoot实现接口幂等性的方案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就是 token + redis 方式来实现。下面我就通过一个案例代码,帮大家理解这种实现逻辑。

原理
前端获取服务端getToken() -> 前端发起请求 -> header中带上token -> 服务端校验前端传来的token和redis中的token是否一致 -> 一致则删除token -> 执行业务逻辑

案例
1、利用Token + Redis
核心代码如下: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Idempotent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String> redisTemplate;

    /**
     * 堆代码 duidaima.com
     * 提交接口,需要携带有效的token参数
     */
    @PostMapping("/submit")
    public String submit(@RequestParam("token") String token) {
        // 检查Token是否有效
        if (!isValidToken(token)) {
            return "Invalid token";
        }

        // 具体的接口处理逻辑,在这里实现你的业务逻辑

        // 使用完毕后删除Token
        deleteToken(token);

        return "Success";
    }

    /**
     * 检查Token是否有效
     */
    private boolean isValidToken(String token) {
        // 检查Token是否存在于Redis中
        return redisTemplate.hasKey(token);
    }

    /**
     * 删除Token
     */
    private void deleteToken(String token) {
        // 从Redis中删除Token
        redisTemplate.delete(token);
    }

    /**
     * 生成Token接口,用于获取一个唯一的Token
     */
    @GetMapping("/generateToken")
    public String generateToken() {
        // 生成唯一的Token
        String token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 将Token保存到Redis中,并设置过期时间(例如10分钟)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token, "true", Duration.ofMinutes(10));

        return token;
    }
}
上述代码和前面描述的原理一致,但实际上存在问题,那就是在高并发场景下依然会有幂等性问题,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redis的原子性。

2、利用Redis原子性
接下来,使用Redis的原子性操作,比如SETNX和EXPIRE来实现更可靠的幂等性控制。
我们优化一下代码,如下: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Idempotent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String> redisTemplate;

    /**
     * 提交接口,需要携带有效的token参数
     */
    @PostMapping("/submit")
    public String submit(@RequestParam("token") String token) {
        // 使用SETNX命令尝试将Token保存到Redis中,如果返回1表示设置成功,说明是第一次提交;否则返回0,表示重复提交
        Boolean success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IfAbsent(token, "true", Duration.ofMinutes(10));
        if (success == null || !success) {
            return "Duplicate submission";
        }

        try {
            // 具体的接口处理逻辑,在这里实现你的业务逻辑

            return "Success";
        } finally {
            // 使用DEL命令删除Token
            redisTemplate.delete(token);
        }
    }
}
可以看到,我们使用了setIfAbsent方法来尝试将Token保存到Redis中,并设置过期时间(例如10分钟)。如果设置成功,则执行具体的接口处理逻辑,处理完成后会自动删除Token。如果设置失败,说明该Token已存在,即重复提交,直接返回错误信息。

注意,上述代码中删除Token的操作在finally块中执行,无论接口处理逻辑成功与否都会确保删除Token,以免出现异常导致未能正确删除Token的情况。

通过使用Redis的原子性操作,我们可以更可靠地实现接口的幂等性,并在高并发情况下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准确性。但是,在高并发场景下,这样其实依然有问题,依然有概率出现幂等性问题。这是因为,高并发场景下,可能会出现同时两个请求都从redis中获取到token,在服务端都能校验成功,最终破坏幂等性。


所以,还有优化的空间。

3、结合Lua脚本
可以使用Lua脚本配合Redis的原子性操作来实现更可靠的幂等性控制。
优化后的完整代码如下: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Idempotent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String> redisTemplate;

    /**
     * 提交接口,需要携带有效的token参数
     */
    @PostMapping("/submit")
    public String submit(@RequestHeader("token") String token) {
        if (StringUtils.isBlank(token)) {
            return "Missing token";
        }

        DefaultRedisScript<Boolean> script = new DefaultRedisScript<>(LUA_SCRIPT, Boolean.class);

        // 使用Lua脚本执行原子性操作
        Boolean success = redisTemplate.execute(script,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token), "true", "600");
        if (success == null || !success) {
            return "Duplicate submission";
        }

        try {
            // 具体的接口处理逻辑,在这里实现你的业务逻辑

            return "Success";
        } finally {
            // 使用DEL命令删除Token
            redisTemplate.delete(token);
        }
    }

    /**
     * 生成Token接口,用于获取一个唯一的Token
     */
    @GetMapping("/generateToken")
    public String generateToken() {
        // 生成唯一的Token
        String token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 将Token保存到Redis中,并设置过期时间(例如10分钟)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token, "true", Duration.ofMinutes(10));

        return token;
    }

    // Lua脚本
    private final String LUA_SCRIPT = "if redis.call('SETNX', KEYS[1], ARGV[1]) == 1 then\n" +
            "    redis.call('EXPIRE', KEYS[1], ARGV[2])\n" +
            "    return true\n" +
            "else\n" +
            "    return false\n" +
            "end";
}
其中,这段Lua脚本的含义如下:
1.首先定义了一个私有 final 字符串变量 LUA_SCRIPT,用于存储Lua脚本的内容。
2.在Lua脚本中使用了Redis的命令,以及参数引用。下面是逐行解释:
if redis.call('SETNX', KEYS[1], ARGV[1]) == 1 then:使用 Redis 的 SETNX 命令,在键 KEYS[1] 中设置值为 ARGV[1](ARGV 是一个参数数组)。如果 SETNX 返回值为 1(表示设置成功),则执行以下代码块。

redis.call('EXPIRE', KEYS[1], ARGV[2]):使用 Redis 的 EXPIRE 命令,在键 KEYS[1] 设置过期时间为 ARGV[2] 秒。
return true:返回布尔值 true 给调用方,表示设置和过期时间设置都成功。
else:如果 SETNX 返回值不为 1,则执行以下代码块。
return false:返回布尔值 false 给调用方,表示设置失败。

所以,这段Lua脚本的目的是在 Redis 中设置一个键值对,并为该键设置过期时间。如果键已存在,脚本将返回 false 表示设置失败;如果键不存在,脚本将返回 true 表示设置和过期时间设置都成功。

总结
在处理接口幂等性的问题中,token机制使用最广泛,也是性能比较好的方案。其实,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案,就是使用Redission分布式锁。这种方案的编码非常少,效果也能达到,但上锁必有损耗,所以综合性能是不如本文方案的,但因为封装的好,编码简单,也是企业中很受欢迎的方式。

我的过往文章中有关于Redisson配合自定义注解实现防重的文章《SpringBoot+Redisson自定义注解一次解决重复提交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Redisson虽然实现简单,但本身不利于学习,在学习阶段,我不推荐直接上手Redisson。

好了,今天的知识学会了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