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周围有挺多互联网大厂leader级别的同事或朋友,被“降本增效”了。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我的前同事老Z今年刚刚晋升了一级,在这个级别上还没待热乎了,然后就下来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让其拥有一切,然后再剥夺其所有”。有次我跟老Z吃饭,他苦笑着跟我说:“妈的,如果不晋升,没准还能待下去呢,晋升之后反而目标变大了。”
他听了哈哈大笑,似乎释怀了。
如果你不是老板的嫡系,那公司裁员指标下来了,你不背锅谁背锅,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你可能会说:“我的能力比老板的嫡系强啊,公司这种操作,不成了劣币驱逐良币了吗?”其实,这个时候对于公司来说,无论是劣币还是良币,都不如人民币来得实在。人员冗余对于公司来讲就是负担,这个时候谁还跟你讲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啊。
可能有人会这么认为,老员工不但忠诚,而且N+1赔的钱也多,为什么会优先裁掉老员工呢。我认为,一个员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待在熟悉的工作环境,就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很容易停留在舒适区,有的甚至混成了老油子。而老板最希望看到的是,人才要像水一样流动起来,企业要像大自然一样吐故纳新,这样才会一直保持朝气和活力。总之,老板并不认为员工和公司一起慢慢变老,是一件最浪漫的事。
嗯,这就是传说中的“降均薪”,目标用户是谁,不多说也知道了吧?
35+,40+,嗯,你懂的。老夫少妻难和谐,大龄下属跟小领导不和谐的几率也很大,一个觉得年轻人不要太气盛,另外一个觉得不气盛就不是年轻人。
恭喜你,幸存者,老天确实待你不薄,在应对不确定性这件事情上,给了你一段时间来缓冲。如果你已经35+了,那接下来你需要把在职的每一天,都当成是最后一天来度过,然后疯狂地给自己找后路,找副业。一定要给你自己压力,给自己紧迫感。因为说不定哪天,曾经对你笑圃如花的HR,会忽然把你叫到一个偏僻的会议室里,面无表情地递给你一式两份的离职协议书,让你签字。
在你心乱如麻地拿起签字笔之际,她没准还得最后PUA你几句:“这次公司不是裁员,而是优化。你要反思自己过去的贡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持续发展。当然,你有大厂员工的光环加持,到市场上还是非常抢手的,你要以人才输出的高度来看这次优化,为社会做贡献。”
至于找后路和副业的方式,现在网上有很多类似的星球,付费和免费的都有,加一个进去,先好好看看,主要是先把思路和视野打开。当然,如果你周围要是有一个副业做得比较好的同事,并且他愿意言传身教你,那就更好了。然后,找一个自己适合的方向和领域,动手去做,一定动手去做,先迈出第一步,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在未来几个月内,从副业中赚到第一次钱。从0到1最难,再接下来,应该就顺了。
第三件事,就是舍得把面子喂狗,不要觉得做这个不体面,做那个有辱斯文,只要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能赚到钱才是最光荣的。接下来,盘点周围可用资源,调研有哪些领域和方向适合你,并愿意投入下半生的精力all in去做。
这里说一句,人只要自己不主动崩,还是远比想象中耐操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