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业内流行的程序员35岁职业危机话题
  • 发布于 2个月前
  • 95 热度
    0 评论
我在互联网行业。众所周知,本行业里有一个知名的梗,叫「35岁危机」。用严重点的话说,就是一个互联网员工到了 35 岁,就可能会被认为「性价比低」、「不能拼搏」,可能会被裁员,然后发现自己离开了本行业后啥也不是,只好接受工资断崖式下降,然后去开网约车或者送外卖。这种现象存在吗?确实存在。但是,一方面,「35岁危机」并不是互联网人才有的情况;另一方面,相比其他行业,互联网人的解决「35岁危机」的方法其实更多。

之所以互联网人会更加焦虑 35 岁问题,本质上还是「期望值管理」出了偏差。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可以高收入?
相比其他线下属性更重的行业,互联网行业有更大的平台化、规模化的潜力,能用较小的边际成本撬动巨大的收益杠杆,因此打工人的人均 ROI 较高,因此。相比其他行业,互联网行业通常会有更高的收入。

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行业本身的技术壁垒更深。写代码就一定比盖房子、搞生产的更高级吗?未必。但是短期的高收益确实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而这些赶上了时代人才们为了证明自己「配得上」高收入,也会人为制造一些壁垒,最常见的壁垒主要有 3 个:一是制造信息差,二是提高录取门槛,三是在内部卷起来。

——制造信息差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独门绝学」,只有关门弟子才能学到真手艺,通过消息不流通来制造壁垒;
——提高录取门槛让人想到了某些金融细分行业,事情本身不难,难的是牌照。于是就吸纳高学历、高能力的人天天画 PPT ,然后陪着 VIP 们去打通关键资源。

很可惜,互联网行业和这两点都不符合。互联网的目标就是连通一切,不可能主动去制造大量信息差;互联网行业又需要大量人,门槛也不能定得太高,于是「证明自己配得上高收入」的方法只剩下一个——在内部卷起来。

恰好,互联网行业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不高,很多工种只需要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就行,于是就给了卷时间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这看起来有些奇怪,但确实是把一部分人赶下车的办法:通过让部分人觉得这个行业很辛苦而离开,来让它不至于过于饱和。但与此同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20多岁时也许能多卷卷,获得超额收益,那么30岁呢?40岁呢?

该如何破局呢?答曰:「恰到好处」的努力。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