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卷的职场 程序员该如何破局?
  • 发布于 2个月前
  • 168 热度
    0 评论
上周末,我的前同事、某大厂研发总监P总,约饭闲聊。席间P总感慨,今年的日子真是太难了,公司的各种增量数据都非常难看,逼得各级boss只能“刀刃向内”搞降本增效。团队中人心惶惶,一方面明里暗里打听着公司有没有降薪裁员的风声,另一方面又都暗搓搓拿出比以前更“卷”、更996的态度,生怕被别人比下去,被领导看在眼里,成为将来被优化的由头和口实。

领导的工作也非常难做,项目该做的还是要老老实实做,但就是不敢再给Boss提要求了,以前20个人干的活,现在12个人也必须要保质保量的顶上,招人的想法提都不敢提。至于个人,虽然干的活、操的心更多、压力也更大,但也没人敢和领导“矫情”加薪的事,这话要说了,既显得自己不懂事了,又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P总的处境我很能理解,当前环境下,这已经不是个案,而是业内职场普遍存在的现象。除了宽慰几句,我还给了P总一点个人看法:这种趋势可能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只是一味靠“卷”,也总有卷不动的时候,与其耗到卷无可卷,不如蓄势破局,全力一搏,说不定还能拼出个未知天。

揪头发思维,看到更大的格局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有时一旦把思维打开了,你就会发现能走的路,其实有很多。

在阿里有一个著名的“揪头发思维”,就是说要培养管理者向上思考的能力,能从更大的格局和更大的时间跨度,来考虑团队、部门、公司中发生的问题。通俗来说,就是当你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把自己拔高一个级别,甚至要学会从老板的视角考虑问题,而不是坐井观天或固守本位主义。

格力铁娘子董明珠,36岁那年南下珠海,进了一家名为海利空调厂(后被格力收购)的企业,做起了销售。她进去不久就发现公司有一笔42万元的货款,迟迟没有收上来。按理说这不是新来的董明珠负责的事,但她认为,这么一大笔钱,公司肯定希望能快点收回来,不管是谁做,领导们都一定欢迎。既然自己已经是公司的一员,就有责任、也有权利为公司追回这笔欠款。后来她就紧盯这件事,几乎天天往欠款的经销商那里跑。即使老板上厕所,她都在外面堵着。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真把这笔“老大难”的欠款收了回来。

这还不算,经历过讨债之苦的董明珠,又做了一件超出她这位小小销售员“职权”的事,她向公司领导建议,改变行业中惯用的“先货后款”模式,改为“先款后货”,并愿意以身作则,自己先采用这种新模式开展业务。后来,董明珠用这种新模式,不仅做出了业绩,还大大超额完成了任务。从这开始,“先款后货”的业务模式,也慢慢在整个行业推行开来。

她的出色表现,传到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耳朵里,朱江洪从此对这位大龄销售,大加提拔,董明珠在格力的发展之路,也越来越顺遂。

彼得德鲁克说过“你不用喜欢你的上司,了解他就行”。而揪头发思维的初衷,恰恰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领导、老板的思路和格局。一个优秀的职场人,不会永远只站在本位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要能在某些关键时刻,站在公司的角度,老板的角度,迭代自己的思想,以主人翁的格局眼光看待面临问题。格局不同,应对不同,你的前途和人生,自然也会不同。

用系统性思维,寻找破局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个层级的问题,很难用这个层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尤其在当下这个充满复杂性、不对称性、不确定性的时代,如果要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难题,一定要学会用更高维的思维来“破局”。而系统性思维,则是找到问题破局点的绝佳利器。

什么是系统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把各事物,尤其是复杂性事物及其相关要素,当作一个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拥有系统性思维,需要养成深入思考、全局思考、长线思考的习惯。

1、深度思考
经典电影《教父》里有句著名台词:“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想拥有这种能力,就必然要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能透过各种繁杂的表面现象,看清事物的内在规律和逻辑。

字节跳动刚起步的时候,经常有人把它和搜索龙头百度对比,当时还只是新贵人物的张一鸣,就说了一句很牛逼的话:“我们和百度的交集,只会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因为搜索引擎不在信息流的上游。”为什么说张一鸣的这句话牛,就因为这句话背后所反映的战略思考深度。

毫无疑问,在PC时代,搜索引擎是互联网内容的关键入口,占据绝对制高点。而其中的王者百度,也自然而然成为PC时代的互联网流量之王。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网页内容只是信息流量生态中的一部分,占比也会越来越小,而原来“拦截”流量的巨无霸百度,自然也就会慢慢式微。

而字节的布局则涵盖图文、短视频、社交、娱乐、电商、远程办公等,是按照“世界信息流集大成者”的格局打造的,相较而言,字节必然会处于信息流的更上游。有了这样的深度思考,大概张一鸣在布局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高下输赢。

2、全局思考
刘慈欣曾在《三体》中这样说,对于一只虫子来说,世界是二维的,当这只虫子在一个篮球上爬行,这个篮球就是它的世界,它不会察觉到球体的弯曲,当它在一张纸上爬行,这张纸就是它的世界,它察觉不到世界不止是一个平面,但蜜蜂飞在空中就能看到这一切,飞在空中的蜜蜂可以看到层次,因为在空中你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平面。

由于自身位置、见识、视野、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的限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盲区,因此遇到问题时,经常出现一些片面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但如果想要获得晋升,甚至当上高管,成为老板,就必须要具备全局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凡事多从整体上思考,从全局分析,把你的工作、行为放到整个项目、整个部门、甚至整个公司的发展背景下考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岗位,始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打转。

举个例子,某部门接到一个开发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成员天天要加班,大家牢骚很多,希望部门主管能向公司申请招人。主管应该听从大家的呼声,直接向上级领导提招聘需求吗?这时候就要考验主管全局思考的能力,他要清楚现在的行业大环境是个什么情况,公司的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目前的项目能对公司带来什么贡献、有没有持续性,其他兄弟团队或部门近期有没有招聘申请、有没有被批准,等等。这些问题,一线员工可能不会考虑,但作为部门主管却不能不想,如果不做全局思考,下面一怂恿,就鹦鹉学舌一样把话传上去了,这样的主管也当得太“省心”。

如果大环境不好,公司业绩也很差,现在这个项目只是临时加急、而且对公司的贡献也不算大,公司所有部门都没有招新计划反而有可能裁员。这种情况下,向公司领导申请招人的话干脆就不要说了,倒不如向领导申请一笔团建经费,或项目过后的团队调休,来的更实际些,既能向下安抚团队,也能向上显示你的格局和带兵能力。

3、长线思考
巴菲特有句名言:“你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钟”,这句话很好的反映了长线思考的重要,以及对当前决策的影响。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是长线思考的代表人物。他一直秉承一个观点:经营企业更值得关注的是10到20年不会变的东西,比如顾客希望的物美价廉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快捷的物流。还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这些都表明了贝索斯对长线思考的偏爱和“执着”。

另外,华为的海思半导体,也是典型的长线思维的产物,从2004年开始,就作为“备胎”默默发展,直至15年后,遭遇美国卡脖子时,才单骑救主,一战成名天下知,华为的思考之长远,布局之缜密,让人由衷钦佩。

作为职场人,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长线思考的能力;向内,要能发掘并培养自己的长期价值,并把这种长期价值转化为长期优势,在一定时期内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和护城河。向外,要能洞察企业或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对自己的就业选择、切换等,有更好的预判和应对,让自己的职场之路更平坦、更从容。

提高执行力,开拓新局面
得到CEO脱不花说过:“先做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事实也的确如此,很多人常常在 “想”的层面花费太多时间,却迟迟不见行动,最终让所有规划都沦为空中楼阁,一事无成。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很多时候,我们开拓新局面,最缺的不是态度,不是方法,而是执行力。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合理目标,学会拆解目标
有些时候,导致我们执行力缺乏的,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太大。比如,你现在还只是一个基层员工,年底就想给自己立一个“明年要当副总裁” 的flag。这样的“目标”,就不能称之为目标,更像是许愿和天方夜谭。

当一个目标太大、太不切实际时,往往会让人无所适从,最后从中收获的挫败感,也会远远大于成就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合理合适。面对一些不能直接达成的目标,还要学会正确拆解,把大目标分解成多个既能尽快达成,又能让自己产生成就感的小目标,让自己能够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获得满足感和正反馈,进而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坚持下去,最终实现既定的大目标。

2、细化执行,切实落地
设定好合适的目标,就要制定执行计划。这个计划一定要细化、可操作、可落地。举个例子,你现在是普通员工,给自己定了一个明年晋升为团队主管的计划。那后面你就考虑,我要具体做哪些事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比如,我的绩效考评打分要达成什么水平,和领导的关系怎么才能更进一步,和同事的关系怎样才能更融洽。经过思考,发现你现在能做的就是,马上主动认领一个有难度且很重要的任务(或项目);从此每周主动向领导做一次线下的工作汇报;多和同事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每周和团队成员进行1-2的羽毛球或篮球运动…

这些内容都是可操作、可落地、可检验的,甚至有一些还可以更进一步细化,让朝向目标的每一步路径都清晰可见,而不是每走一步都要再去思考琢磨,从而大大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流畅度。

3、创造便利的执行条件(环境)
砍柴要有刀,打猎要有枪。干什么事都要做好对应的准备,营造合适的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想要提高执行力,一定要给自己创造更好、更利于行动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比如,上面提到的为了让自己获得晋升,主动认领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但在此之前,你一定得想好,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这些条件现在是不是具备了?还不具备的,我要预先做哪些事,准备哪些工具,才能让条件具备。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到位了,环境创造好了,才能在行动时减少阻力,让后面的执行真正落地。

4、形成内驱力
马斯克说过,他成功的关键是“内驱力”,而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没有“内驱力”。对于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只有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想做某件事时,我们才会毅然决然地付诸行动,并心甘情愿地专注在这件事上,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达成目标,还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因此,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目标、计划赋予某种意义或上升到某种价值观层面。要用它来时刻提醒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并督促自己一直坚持下去,并努力做好。

仍以职场升职为例,当你制定这个目标的时候,你要想清楚我为什么要拼升职,是为了成为管理者后,能在同学亲友面前更好的“显摆”,还是为了通过新的职位实现自己的价值,又或者是为了升职加薪后,更好地改善家中老婆孩子的生活质量…把这些都想透想通了,你的内在驱动力自然也就产生了。在以后具体执行时,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会有足够的动力和耐心去克服了。整个执行过程,也就会变得更高效,更坚定。

早在19世纪,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就发出过这样的抱怨:“我需要休息,让我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旅行就能让我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就必须得有钱;为了赚到钱,我必须要工作……我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根本不可能逃出魔爪。”是不是像极了现在的打工人?所以,今天的我们,也不用有太多的感慨和纠结,想办法远离内卷,全力破局,才是面对当今职场的正确打开姿势。共勉!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