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什么才叫工作到位
  • 发布于 1周前
  • 56 热度
    0 评论
  • 秋萧索
  • 0 粉丝 56 篇博客
  •   
老读者知道,我在职场20多年,从在一线敲代码的程序员,到管理过几百人团队的上市公司高管,再到现在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一路以来,我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职场人,有一个现象始终让我很感慨:明明是同一份工作,相似的教育背景,差不多的年纪,为什么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业绩突出,薪水涨得快,晋升通道也似乎格外顺畅?后来,我总结出了他们身上最普遍、最核心的共同特质:工作到位。什么才是我认为的工作到位,今天就分享我的几点看法。

一.责任到位,有担当精神
很多人都知道,亨利·福特开创了工业史上第一条流水线,但不少人却不知道,他还曾因为生产线工人因责任边界模糊,遇到问题互相推诿,而进行过流水线改革。他的改革,将每个工位的操作精确到秒,并设立“责任到人”的质检制度,最终这种对责任的极致切割,让福特公司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让福特T型车价格从850美元降至260美元。这就是责任的力量具象化的直观体现。

作为管理者,在现实工作中,最怕遇到那种一出问题,第一反应不是“怎么办”,而是“谁的锅”的人。项目延期了,他说“是XX部门配合不力”;指标没完成,他说“是市场环境不好”;客户投诉,他又说“是产品本身就有缺陷”。他们总能以惊人的速度找到各种外部理由,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这种人,你敢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吗,你敢指望他独当一面吗?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控制点”,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外控型的人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运气、环境、他人);而内控型的人,则相信自己能够影响和控制事件的结果。那些工作到位、让人省心的人,往往都具有强烈的内控特质。他们深刻地理解,自己是任务或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无论过程中有多少困难和意外,最终的结果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桌子上放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The Buck Stops Here”,意为“责任止于此地”,强调最高决策者必须承担最终责任。职场中的我们虽然不是总统,但这种“责任止于我”的精神同样需要。接过一个任务,就等于扛下一份责任,也就意味着此刻你就应该去主动思考:目标是什么?如何达成?需要哪些资源?可能会遇到什么风险?等等。当问题真的出现时,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寻找借口,推诿责任,这才是一个有发展前途、有培养潜力的职场人该有的态度和担当。

二.沟通到位,抹平信息差
相信所有的管理者,都对这样的下属和场景不陌生:交给他一项任务,从此杳无音信,直到截止日期才突然冒出来,要么给你一个“惊喜”,要么告诉你“搞砸了”;或者,他闷头做了一个他认为很完美的方案,汇报给你,但你听完却一脸茫然,这根本不是你想要的东西……这些都是沟通不到位的典型表现。职场不是单打独斗,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协作,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交互。沟通不到位,轻则导致误解、延误,重则可能导致项目失败、团队分裂。而真正懂得把工作做到位的人,会主动、持续地进行沟通,努力抹平这种信息差。通常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1、明确任务细节: 接受任务时,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任务的目标、要求、背景、截止日期、衡量标准等关键要素。如果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当场问清楚,不要不懂装懂,避免因为理解偏差做无用功。
2、及时同步进展:定期主动汇报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支持,让领导心中有数;而不是被动地等领导来问。记住,领导真正喜欢的是尽在掌握的“可控感”,而不是一惊一乍的“惊喜”或“惊吓”。
3、横向协调沟通: 当工作需要跨部门协作时,一定要主动与相关同事沟通协调,明确分工、时间节点、交付标的等,并且要一直保持信息互通,避免重复劳动或互相扯皮。
4、向上管理期望: 如果预见到可能无法按时完成或达到预期效果,要提前沟通,解释原因,并提出替代方案或调整建议。提前做好领导的预期管理,远比到跟前没完成任务,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领导的感情,再推诿或道歉,要明智得多。

大剧作家萧伯纳曾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 沟通到位,其实不只是传递信息,更是在构建信任,整合资源,确保团队的目标一致、步调协同。而这恰恰是工作高效推进所不可或缺的。

三.执行到位,不拖延不犹豫
管理学家拉姆·查兰在《执行》一书中强调,执行是一门需要训练的学问,它需要领导者和员工都具备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一个再完美的计划,如果不能被有效执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工作到位的人,必定是执行力强悍的人。执行到位,首先体现在不拖延、不犹豫。一旦任务明确,决策做出,就要立刻行动。很多人习惯在行动前反复思量、过度准备,总想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结果往往错失良机。去年年底网上曾流行一个词,叫“干中学”,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态度,边干边学嘛,只想全是问题,做了自有办法。

执行到位,还体现在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态度和精神上。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是常态,平庸的执行者此时就会经不起考验,碰到点事就叫苦、抱怨,甚至放弃;而优秀的执行者则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去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即便个人不完全认同决策,一旦组织做出决定,也要全力以赴去执行。在亚马逊的企业文化里,就有一条著名的“不同意但执行”原则。意思是说,在决策时,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一旦决策形成,不管是谁,不管你原来是什么立场,都要无条件、不打折扣的执行这一决策,即使是创始人贝索斯也不例外。

这样的原则不是要求你放弃独立思考,而是在组织框架内,个人意志必须要服从集体决策。而那种执行的时候抵触,阴奉阳违,到后面才蛐蛐“我早就说过这个方案不行”的事后诸葛亮的做法,是所有职场人的大忌。

四.心态到位,始终保持积极心态
任何通往成功的路,从来都不会是坦途。会遇到挫折,会遭受批评,会面临压力,会看到不公。心态不到位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潭:被批评一句就“玻璃心”碎一地,觉得委屈、不被理解;遇到一点困难就唉声叹气,觉得前途渺茫;看到别人晋升比自己快就心生嫉妒,甚至背后使绊子。这种心态,不仅消耗自己的能量,也会给团队带来负能量,最终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相反,心态到位的人,往往都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一个积极稳定、且具备“反脆弱”能力的内核。

1、拥有稳定的情绪: 也就是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或压力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或言行。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是成熟职业人士的重要标志,也是具有领导力潜质的重要体现。

2、积极主动的态度: 他们总是能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即使在困难中也相信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不抱怨环境,不指责他人,而是聚焦于自己能做什么去改变现状。这种积极的态度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不仅能激励自己,还能带动身边的人。

3、成长型思维模式: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升的。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把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把批评视为宝贵的反馈,乐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自我提升。

4、强大的自愈能力: 这些人不是不会遇到挫折,而是在跌倒后能更快地爬起来。他们能客观看待失败和批评,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沉溺于负面情绪。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习得性乐观”理论表明,乐观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拥有强大自愈能力的人,懂得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如何从困境中寻找积极意义。

五.结果到位,工作持续有成果
我前面谈到的责任、沟通、执行、心态,最终都要落到一个点上——结果。职场不是学校,不是看谁过程更努力、更用功,谁就是“好学生”。职场中的“好员工”,永远是拿到最大结果,创造更大价值的那一个。想成为职场好员工,离不开以下几点:
1、心中有目标: 职场人任何时候,都要清晰地知道自己做某件事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对于团队、对于公司的价值在哪里。进而让自己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最终的目标展开。可以采用OKR、SMART 原则等目标管理方法,确保自己的目标清晰、可衡量、可达成。
2、脑中有路径: 除了心中有目标,脑中还要有路径,要思考如何达成目标?需要分解成哪些关键步骤?每个步骤需要什么资源?时间节点如何安排等等,这些都需要清晰全面的规划和系统性布局。
3、手中有打法: 面对目标和路径,要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去执行。比如,借助技术工具提高效率、通过协作置换整合资源等等。当然,这需要持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还要懂得在必要的时候合理运用杠杆,这样才能掌握更多、更全面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打法。
4、有交付意识: 承诺的结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符合要求的质量交付。这是一种契约精神,也是专业性的体现。此外,交付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还要考虑交付的呈现方式,是否清晰、完整、易于理解,这些细节,从多个维度体现了该职场人的价值和潜力。

管理学家沃伦·本尼斯说过:领导力不是一系列天生的特质,而是持续一生自我探索的结果。回顾我们的职场路,有多少“工作到位”,又有多少是没有意义的“瞎忙”。从责任到结果,这“五个到位”所构建起来的职场“能力闭环”,也许能帮你开启新的职场境界,甚至人生之路,各位加油。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