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5485号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有一次高我好几届已工作几年的师兄回校给我们做交流,听说他已经是“高级研发工程师”,在深圳某企业月入上万。那时候心里一阵崇拜,觉得“高级”开发该是多么厉害的存在,让我无数次憧憬着成为像他一样厉害且收入高的人群。
回溯过往,眼瞅着这个行业潮起潮落,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新人奋不顾身的涌入,在此以一个行业“老兵”的身份给即将或者刚入行的同学一些感悟和分享,希望能让你们少踩一些坑,踏上更坚实的职业征程。
后来我进了大厂,当了管理,大厂对新人一般都会有一个培养机制,比如:3个月入门指导、6个月辅导计划、年度提升规划等。同时,在做事的标准上对新人的宽容度也会更高,会给你试错的机会,但会要求你从错误中去复盘、成长。
func Deduplicate(input []string) []string {
result := []string{}
for _, item := range input {
exists := false
for _, r := range result {
if r == item {
exists = true
break
}
}
if !exists {
result = append(result, item)
}
}
return result
}
这段代码用于对字符串数组进行去重操作。虽然实现了去重功能,但从代码质量的角度来看,它存在一些问题:func Deduplicate(input []string) []string {
// 堆代码 duidaima.com
unique := make(map[string]bool)
result := []string{}
for _, item := range input {
if !unique[item] {
unique[item] = true
result = append(result, item)
}
}
return result
}
是不是瞬间看起来都舒服多了。
写好代码是一件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事情,但始终保持对代码质量的追求,将会使你成为更优秀的开发者。
过去的十多年是互联网疯狂发展的年代,很多人包括我吃到了这个行业的红利,行业内动则薪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大有人在。但随着行业红利的逐渐下滑,越来越多的新人涌入,这个行业肉眼可见的变得越来越卷。
我印象中的“卷”是从16开始的,这一年被称作直播大战的一年,也是“短视频”元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化的加速,万物皆"上线",行业巨头(尤其AT)疯狂扩张和竞争。什么“996是福报”、"面向ICU编程"成为行业普遍的现象。行业变得越发内卷的同时,薪资也确实水涨船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用生命”换钱的卷王。
虽然成为卷王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但在现如今的竞争激烈环境下,通过卷王的方式可以更快地脱颖而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就想安安静静地搞技术、敲代码,用技术思维解决技术问题,也用技术思维解决业务问题。我能实现业务功能就可以了,我不想也不愿花心思去搞懂业务“。这或许是许多研发者的心声,搞懂业务是产品、运营的事情,我是技术专注技术就行了。
曾几何时,我和千千万万的技术开发一样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有一天我感觉卷不太动了(也有可能是年纪大了),我发现业界新的技术、框架层出不穷,技术之路永无止尽。而且也见证过一些技术牛人随时被下岗(有一位很厉害的架构师曾经是我下属),我突然觉得:技术思维很重要,但只动技术不懂业务你就随时可替代。
毕竟,任何技术都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只有有市场的业务才能活下来,只有活下来的业务才能让公司养活技术团队。脱离市场(业务)单纯只靠技术养活团队的毕竟是极少数(行业技术推动者)。
举两个鲜活的例子,我公司之前有两个只专注技术解决问题的团队:一个是infra,一个是data。前者负责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后者负责大数据处理。他们团队对也公司各领域业务都不熟,在公司业务还不错的情况下,是有足够资源养活的。但这两年公司业绩下滑、股价大跌,最终导致大规模裁员,首先开刀的就是这两个团队。因为纯技术给公司带来不了业务收益。
这是我入行十年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帮助更多新人在这个行业中更好地成长。无论你选择的道路如何,保持对技术的热情,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用心去创造价值,你将能在这个变化多端的行业中持续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希望这些感悟能够为你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指引,少踩一些坑,走得更加坚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