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员要警惕“线性成长”和“线性努力”
  • 发布于 2个月前
  • 164 热度
    0 评论
“中关村劳模”雷军在金山的时候,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北京凌晨四点钟的太阳。然而,拼到这种程度的雷军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此时的金山,已经被同一时期的BAT,甩得连车尾灯都看不到。雷军不断反思,曾发出这样的灵魂之问:我比马云早创业10年,比他更勤奋,为什么我还是落后这么多呢?

智慧如雷军者都会发这样的感慨,这样的疑问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为啥我毕业院校比他好,工作却不如他找的好?为啥我天天加班,升职加薪的却永远是别人?类似的迷茫有一个共同的深层原因,我们想当然的把人生、工作、生活理解成了线性模式,认为1后面必然是2,2后面必然是3,努力后面必然是成功…然而现实绝非如此,尤其在如今的VUCA时代、BANI时代,不确定、不可测、难以理解、非线性才是赤裸裸的人间真实。

一.深入DNA的“线性思维”
什么是线性思维,简单来讲,线性思维是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必然遵循某一可预测的轨迹或规律运行的思维方式。

很多人都有以线性方式思考问题的习惯,倾向于以因果关系来看待世界。就像如果发现A事件触发B事件,B事件又触发C事件,就会一厢情愿地认为,是A事件导致了C事件的发生。我们习惯用我们“以为”的因果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事情,以至于经常产生世界(事件)容易解释,容易驾驭的错觉,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心理学家问一位大企业家:“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企业家想了想说:“因为父亲从小看不起我,我发誓要努力成功,证明他对我的看法是错的。”心理学家又对一个乞讨的流浪汉问了同样的问题,流浪汉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从小被父亲看不起,因此自卑胆怯,导致我现在一事无成。”

故事中同样的原因却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我们该如何用擅长的线性归因来解释呢?不仅故事如此,我们的现实人生除了求学时代的轨迹是清晰可测的(三次重要的升学节点,雷打不动,中间都是程序设定般的升学),以后人生的很多事,都不能再套用简单的归因逻辑,我们慢慢认识到现实世界并非线性模式,比如,努力不一定能成功,勤奋不一定有结果,很多问题的答案并非是唯一的,甚至不一定必然有答案。

二.要警惕“线性成长”和“线性努力”
与线性思维模式对应的是线性成长模式,《非线性成长》对此是这样解释的:线性成长模式是指一种相信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是由单一维度的要素来驱动的,只要在单一维度下持续地努力,随着时间推移就一定能够持续获得成长,且成长速度较为稳定可控的成长模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励志金句,其实就是对线性成长、线性努力推崇的真实写照。K哥从不来否定脚踏实底、勤奋努力的重要作用,我和所有人一样,认为努力和勤奋是一切成功成就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所不同的是,K哥并不认为单一维度的持续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或心中的梦想。相反过分的沉溺于“线性努力”,还有可能把人拖垮。

大约15年前,我一个表哥也在上海工作,是一名外资企业上海分公司的技术经理,那时他的收入比我这位IT码农的工资要高得多。当时我买房的时候曾力邀表哥一起下手,但他的想法和我不同,我只是想根据手头的积蓄,先在郊区买套二手房凑合着就行。表哥却想着一步到位在离他公司不远的品质小区买套新房。

他还参照自己的情况做了大致规划。他工作很努力,能力也被Boss认可,认为自己再努力拼一下,事业很可能在两三年内再上一个台阶,甚至有可能做到总监,到时候自己工资加提成的年收入,会比现在多一倍,加上自己以前的存款,买一套自己心仪房子的梦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表哥并不是故意吹牛,他说的每一步都有依据,听上去也是成立的,但遗憾的是,事实并没有像他推演的那样发展。后来他的公司换了新Boss,和表哥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业务能力很强、做事很拼很努力的表哥,不但没有如愿升职,反而被派去负责一个没有油水的区域,收入不涨反降。更要命的是,两年后,他所在的外企因为在国内的业务严重萎缩,总部决定裁撤上海分公司,表哥也因此失了业。加上中间这几年房价翻倍暴涨,他手里的钱即使在郊区买套二手房都已经不够了。

一步踏空,步步乱套,表哥的房子就这样被耽误了,即使后来再努力工作,但因为房价的上涨,年龄关系导致的赚钱能力变差等因素,他一直没能实现在上海买房的梦想,灰了心的表哥回老家发展,但心里一直没过去这道坎,经常怨天尤人,感慨命运不公。

表哥很优秀,也没有做错什么,但他把现实生活想得过于简单,认为一切都可以预测、规划,却忽略了其他无计其数的内外部变量因素。

李佳琦,2015年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妆柜台做柜员,一个月三四千块的工资。2016年底正式开始网络直播;2017年,移师上海成为全职主播;2018年,他在抖音因为一支口红的试色推荐,一夜爆红,一发不可收拾,成为身价过亿的顶流主播。仅仅三年的时间,李佳琪完成了现实版的草根逆袭。估计3年前,打死李佳琪也想不到会有今天的爆红暴富。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不可确定、不易理解的因素出现,无数的事件和案例也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线性思维。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财富的积累都是如此,我们的思维、努力、认知体系也应该不断迭代,用更丰富的维度、更多元的视角,更灵活的操作,帮我们与时俱进,事半功倍。

三.如何避免“线性努力”的陷阱?
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说过,世界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进入一个高感性高概念的时代,那些非线性成长的人,拥有着更丰富的感性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具有设计感,故事感,交响和共情能力。丹尼尔所描述的这类人,无疑在现代社会是更具竞争力的。即使我们一下子做不到这些,至少也要想法避免掉入线性努力的陷阱。

1、拥抱变化,提升维度
人一旦陷入线性思维,就很难摆脱自己固有的生活模式。所有的努力、行为都会在此指引下进行,久而久之,便不擅长应对变化,不习惯做出改变。这就需我们从两个维度做出提升和突破:一是线性维度的提升,如增加自己某项技能的熟练程度;另一个则是非线性维度的提升,比如升级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体系。

线性维度的加强,是给自己打补丁,认知方面的提升,则是给自己更换操作系统。两者都很必要,两者之间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要视自身具体情况而定。

2、拒绝无效忙碌,构建核心竞争力
职场中有很多人长期处于一种既忙碌又空虚的状态。整天被各种琐事环绕,从早到晚身心俱疲,静下来却有感觉自己无所长进,虚度光阴。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学会聚焦和筛选,提高决策质量,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努力,更多的从打造核心竞争力出发,让自己的坚持和付出更有价值。

3、 累积复利,实现跃迁式成长
成长不是每天成长1%,100天修成正果的模式,而是不断累积后,跃迁式的爆发,这种非线性成长,在每一阶段的积淀,都不是1+1=2般的简单,而是会不断叠加。当中也许会不断靠近某些足以改变人生际遇的拐点机会,在合适的时候让自己投身到一个合适的事业或领域中去,透过自己的努力,结合环境和赛道本身的“势能”,获得更大的成长加速度,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的跃迁。

4、尝试构建自己的第二曲线
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遭遇抛物线的顶点,然后离开这个增长极限,或快或慢的下滑,如果想让自己的努力持续有价值,就必然要求我们在第一条曲线开始下滑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型曲线”,也是所谓的“第二曲线”。成长性更高的第二曲线,才不会辜负你一以贯之的辛劳和勤奋。同时,也会让你在诸多不确定、不可预测的事件面前,更踏实笃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适应越多越频繁出现的非线性事件,认为它们可能让自己的很多努力瞬间变成沉没成本,或者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公平感。但K哥想说的是,如果生活全部是线性的,人一出生就决定了一切,都各自心无旁骛地按照既定轨道运行,那是不是更让人感到绝望?祝愿小伙伴们,在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能够后来居上,充分利用非线性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跃迁。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