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领导该如何管理手下的程序员?
  • 发布于 2个月前
  • 111 热度
    0 评论
我在社群里,经常被读者朋友问到:下属不听话、不服管,我该怎么办?根据我20多年的管理经验,我通常会建议大家做好三件事,听上去很简单,但只要真正做到位了,你的管理工作就会越来越顺手,也会越来越有影响力。

第一,沟通有温度
沟通漏斗理论是这么说的:你心里想的是100%,你嘴里讲的是80%,别人听到的是60%,别人听懂的是40%,别人执行的是20%。这也是为什么萧伯纳会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过了”的深层含义。要解决信息“漏斗”的问题,就要让对方更用心听你讲什么,更愿意领会你的真实意图。而这些,都要求你学会有温度的沟通。

1、真诚
卡耐基说过:“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简单点说,就是主打一个真诚。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真诚是有效交流的关键前提,也是沟通中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之一。

为了出单,告诉客户这是最后一个,还有很多人在抢;为了全勤奖,总对领导说迟到是因为家里有急事;项目没做成,不首先检讨自己,而是向老板汇报时甩锅给别人…当今社会,我们看到学到了太多套路、伎俩,反倒真诚成了稀缺品,不要觉得对方好忽悠,也不要觉得自己多聪明。长远来看,“真诚”含量低、小聪明耍得多的人,会给人留下滑头、不靠谱的印象,从而会失去周围的人对你的信任,尤其作为管理者,上上下下都不把你的话当回事了,你的职场之路注定不会好走。

2、包容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产品经理和研发永远互掐;研发你实现的功能为啥总是和我产品想要的不一样;设计师和市场运营也永远难以调和,到底什么才是你要的风格,怎么才能给您呈现五彩斑斓的黑…这样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曾见过不少人在这些岗位上互相折磨,甚至为此离职走人。要想更好的解决类似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换位思考。

首先,屁股决定脑袋,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所以在沟通中出现不同看法,是非常正常的。大家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而不应该有一些过于乐观的预期。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有助于稳定情绪。要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他拒绝我,是不是因为现在比较忙?我换个时间来会不会更好…

其次,不论出现什么情况,自己都要展现出乐于沟通的态度,要让对方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包容,以及对他的重视。要让对方明白,不管沟通的怎么样,大家都是就事论事,不针对人,沟通的结果也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个人关系。这种态度摆出来,并且能让对方感受到,沟通效果必然不会太差。

3、技巧
有了真诚、包容并不代表沟通不需要技巧。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六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你,真正的他。因此,我们要明白,实现有效沟通并不是一件天然简单的事,而是需要技巧加持的。沟通的技巧有很多,我只在这里分享两个原则:

1、兼顾内容和情绪;
有研究表明,在人与人的沟通中,30%是内容,70%是情绪。但很多人在沟通的过程中,只在乎“我说了什么”(内容),而忽略了“我怎么说的”(情绪)。从上面的比例不难看出,情绪表达是沟通中的重中之重,同样的话不同的情绪表达出来,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你是想“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传达”问题,千万注意并管理好沟通中的情绪。

2、注意关系维度;
心理学家认为,沟通包含了两个维度:内容维度与关系维度。内容维度大家比较好理解,不需要多说。关系维度则是指沟通双方在当下的特定关系,它反映的是双方所处的位置和形态,比如你和对方是平等关系,还是不平等关系;你对对方有指导权、还是只有建议权等等。搞清楚关系维度,能让你“拎得更清”,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第二,做事有力度
大家都听过“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话,其中的“必”字,强调的就是说话办事的“力度”,做事没有力度,等于没做。当然,这里说的“力度”,并不是指用力做某事,而是包括以下几点:

1、盯细节
英王理查与里士满伯爵亨利爆发战争。在决战前夕,理查找来铁匠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钉到最后发现少了根钉子。理查觉得只是少一根钉子而已,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但理查在率领队伍冲锋时。那个少了一根钉子的马掌突然掉了,战马跌倒在地,理查也被重重地摔了下来。国王落马,士气大跌,队伍瞬间土崩瓦解。最终,理查战败,并在流放中死去。“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这就是著名的铁钉效应。

老子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很简单,不注重细节,就很难做成大事。但这一点,却往往是很多人欠缺的。定计划设目标,大而化之,不考虑资源和人力配置;向领导汇报工作,浮在表面,没有数据,没有对比;给下属布置任务,流于形式,不探究落地可能性…总以为那些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不要多花工夫,殊不知,魔鬼藏在细节里;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2、订计划
计划像一座桥,连接你所处的位置和你想要到达的地方。没有计划,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往往会流于空想。一个完整的计划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你的目标
制定一个计划,首先要明确想要实现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相关的、可实现的。比如,我制定一个减肥计划,那我就要明确,准备在多长时间内,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想减重多少公斤。目标要清晰、易懂、可实现。计划没有目标或目标含糊不清,都是缺乏自信,准备给自己留后路的表现,很难会有好的效果。

2)确定你的预算或资源
计划的落实,需要各方面的协助和支持。因此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预算或资源。

包括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员、技术、金钱、时间等。还要明白既有资源之间的内在关联。比如,人手不够,但钱很充裕,就可以多雇些人;钱不够,但人手充足,则可以考虑多安排一些人加入到计划中;如果钱和人都不够,那么可以考虑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或给计划更充分的实施时间,等等。

3)确定执行路径
计划的关键在执行,执行的关键在路径。一个好的计划,一定要有清晰的执行路径,其中包括落地方式、相关责任人、时间节点等,每一步都清晰明确,没有歧义,不引发扯皮。还要考虑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要视情况为此预留应对方案或Plan B。

3、会复盘
柳传志曾说过:“联想有一种称为复盘的学习方式:做一件事情,失败或成功,重新演练一遍。”并把“复盘”打造成联想的重要管理文化。大佬和很多管理者如此重视复盘,是因为复盘对避免低水平重复、总结失败教训、让成功可重复可复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做好复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目标回顾:这一步听起来好像很简单,没啥意义,其实这一步非常关键。有时候很多人以为自己知道要干什么,但到后面才发现自己理解有误,和其他人有了偏差。因此,复盘时目标再一次对齐,是很有意义的。
2)结果评估:明确对出现的结果是否满意。如果结果比预想的好,那么就找出原因;如果结果不如预期,则要认真找出其中差距。
3)过程分析:根据结果,对过程做深入分析,有时候情况比较复杂,可以考虑借助画树状图等工具进行分析。
4)归类总结:将结果成因仔细归纳,好的方面保留复用,不好的方面补齐改正。这一步尤其要注意坦诚沟通,不要将复盘搞成甩锅大会或批斗大会。

第三,反馈有准度
罗振宇说过,“职场最没有前途的一种人,叫反馈黑洞。”作为管理者也是如此,对员工所做的事,要及时给出清晰准确的反馈,不能让自己成为“黑洞”。反馈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1、正反馈
所谓正反馈,其实是一种自增强回路。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好,管理者就应对其表示赞赏、肯定,并且尽可能让更多人知道、看到这些 “肯定”。而这个被表扬被肯定的人,则会受到更大鼓励,激励自己在以后持续保持良好的状态。就像早起锻炼可以让人神清气爽,感觉良好,那么这种“良好的感觉”就会反过来促使这个人继续坚持晨练。正反馈有助于产生良性循环,当下属有好的表现时,一定不要吝啬你的正反馈。

2、负反馈
与正反馈相反,当员工表现不好时,管理者也要及时指出,并帮其尽快改正;不能熟视无睹,和稀泥、当滥好人。这样不仅会对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影响管理者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对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但要注意一点,负反馈本质上是一个“调节”的过程,目的是让下属或工作回到“正轨”上来,而不是单纯为了批评、教训下属,这样就把“负反馈”变成了“负能量”,本末倒置了。因此,管理者在进行负反馈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场景场合。同时,管理者还要明白一点,造成负反馈的原因,往往会比正反馈成因更隐蔽,更复杂,要多做了解和思考,分析是个人因素,还是系统性、组织性因素造成的,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成为好的管理者,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法无定法,知难行易,大家一起加油!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