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时候,你得做很多准备。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在做无用功,那些准备根本用不上。你放心,有这种感觉的不止你一个人。而且,这可能并不是你的错。你申请的很多职位,虽然听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我这里说的不是那些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职位,你肯定已经对那些有所警惕。我指的是那些看似合法的公司发布的虚假职位。
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顿悟时刻
上周,我和一位能力强也有成就的朋友喝咖啡时,他给我讲了这么个事儿。他这几个月一直在 LinkedIn 和 Indeed 上投简历,申请了好几份工作。这些职位都是那些大公司发布的,而且是那种听起来挺正常,且对他很有吸引力的岗位(我可以打包票,他绝对能胜任这些职位)。结果呢,他连个响都没听到 —— 既没有确认邮件,也没有拒绝信,啥都没有。
但就在上周,突然有两家公司的 HR 通过 LinkedIn 联系他,说他们觉得这个岗位他挺合适的,让他再申请一次,但是这岗位他之前已经申请过好几次了。一次可能是偶然,两次就有点蹊跷了。这事儿让我起了疑心,我开始深入调查,结果发现情况不太妙。
一场完美的就业危机
对于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来说,今年实在太糟糕了。先是 AI 带来的生存威胁让人提心吊胆,然后是通货膨胀搞得一团糟,再加上一些商业领袖的决策让人摸不着头脑,科技行业的就业前景看起来确实不太乐观。即使你现在还有工作,可能也在考虑跳槽。但谁能想到,有些人正试图利用这场危机为自己谋利呢?
据说是这样。注意,我不是说你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的每个职位都是假的。但从我不太科学但认真观察的结果看,有些不怀好意的人正在用大量的虚假信息来淹没真正的招聘信息,让招聘双方都失去信任。这些虚假信息通常体现在一些特定的名词和动词上。请接着看。
幽灵职位和人才钓鱼
“幽灵职位” 这个词儿,指那些可能真的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职位。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可能。不同的人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都会用到这种职位。
“人才钓鱼” 呢,就是用职位发布 —— 不管是不是真有这个职位 —— 来为公司储备潜在的候选人。这个词儿可能是我新造的,但不管怎样,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这么做。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这些做法。现在你更清楚了。接下来,我会告诉你这些情况是怎么发生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
“那个职位一年前就招到人了”
首先,我联系了一些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想听听他们对现在的求职环境有什么感受。有个朋友虽然有工作,但不太满意,她想找更好的机会,但又不想全身心投入求职市场。她找到了几份看起来很合适的职位,但在正式申请之前,她决定先通过电话、邮件或者 LinkedIn 联系这些公司的招聘部门。
结果她发现,有些公司根本就没有开放那些岗位,有一家公司甚至告诉她,他们根本就没有发布过她看到的那个岗位。还有一家公司说,他们从来不用招聘网站,也不打算用。我深入挖掘了一下,发现了几个简单却让人深思的小故事。
有位朋友跟我说,他看到三个职位广告,点进去想直接在公司官网上申请,结果链接把他带到了招聘网站,而不是他以为的公司官网。另一个朋友更郁闷,他申请了一个标着 “最新” 的职位,结果收到的回复说那个职位一年前就已经招到人了。这就奇怪了,对吧?所以我就去找了几位招聘行业的人士,想从他们那儿了解了解情况。
为了钱而钓鱼
我找了几位我认识的很棒的招聘人员聊了聊。我可没空跟那些不靠谱的招聘人员打交道。我和这些人关系都不错,不管是在招聘还是雇佣方面,我们都合作过很多次。现在我们都年纪不小了,他们也没必要对我藏着掖着。他们对幽灵职位和人才钓鱼都很熟悉。他们还告诉我,虽然 “人才钓鱼” 这个词儿我没创造出来,但它已经被正式叫做 “橱窗购物” 了,而我描述的那种情况是一种新变种。我接受这个说法。
橱窗购物听起来更 “正当”,招聘人员确实会用真实的职位来做这个,他们和公司有合同,但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才市场情况,或者是为了找到一些他们可以 “推荐” 给其他公司而且资历很高的候选人。
人才钓鱼就不太地道了,它涉及到建立一个没有任何实际联系的简历库,招聘人员可以把这些简历 “推荐” 给相同或类似的公司,以此来拿合同。幽灵职位的出现,要么是因为招聘人员完全编造一个职位作为诱饵,要么是他们复制现有的招聘职位继续发布,即使实际的职位已经招满了,他们还会挂着这个招聘信息。
据我这些同事说,他们对这些手段都不太感冒。因为一旦被发现,他们在雇佣公司里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在乎名声,所以我也和一些在知名公司工作的 HR 朋友聊了聊。
大海捞针
这些 HR 朋友们也是在艰难时刻努力生存。就像你猜的那样,一旦就业市场紧张起来,求职者的挑剔程度就会降低,不管是他们愿意接受的工作类型,还是他们自身的资历。所以现在的公司,尤其是那些热门公司,都被海量的简历给淹没了。因此,真正想要招人的招聘经理,他们不太可能发布那些他们其实并不急需的职位。
所以,我跟几位我认识的 HR 负责人聊了聊,甚至还请其中一位老朋友喝了几杯,了解到了一些内幕。但说到底,其实也没什么秘密。你就像是大海捞针,而且海越来越大。面对这个过程,你得调整自己的期望。等着公司来找你。当有公司主动从大海里捞针时,那他们是认真的。找到工作的最佳方式就是成为那根被挑中的针,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脱颖而出。
别再只想着简历了,开始考虑筛选机制吧。这几乎是个让人顿悟的发现,直到你意识到这有多合理。那种正式的、格式化的、没有标准化的简历快要过时了,几乎每家公司都在用某种形式的技术来做第一轮筛选。最重要的是,别再只依赖招聘网站了,开始重视人脉网络。我建议你把 80% 的求职时间用来建立人脉,20% 用来搜索和申请。首先,这样会更愉快,也更有用 —— 你的精神状态和职业生涯都会受益。
但最重要的是,即使我大部分看法都是错的,传统的招聘系统也已经过时,甚至可能已经完全崩溃了。是时候找一种新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