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Sam坐在他那间宽敞但略显陈旧的书房里。屏幕上,是那个他看了无数遍的邮件标题:“关于组织架构调整的重要通知”。邮件内容冰冷、高效,几个段落就结束了他在这家知名科技公司长达十五年的职业生涯。Sam今年52岁。在硅谷,或者说在美国的科技行业,这个年龄已经开始变得有些尴尬。他曾经历过那个黄金年代,互联网泡沫的巅峰与低谷,智能手机的崛起,云计算的爆炸。他的代码曾支撑起公司的核心业务,他的经验是团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以为,凭着这些,他至少可以安稳地走到退休。

然而,现实像一个不留情面的编译器,直接抛出了一个致命错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聚焦核心业务”——这些冠冕堂皇的词汇,翻译过来就是:Sam,你被裁了。和Sam一起离开的,还有他团队里另外几个“高龄”同事。走之前,HR安慰他们,公司提供了不错的遣散方案,并且会提供职业咨询服务。
但Sam心里清楚,这笔钱,在如今的高通胀下,又能支撑多久?至于所谓的职业咨询,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安慰剂。Sam开始了他漫长而艰难的求职之路。他修改简历,参加线上面试技巧培训,每天花好几个小时浏览招聘网站。起初,他充满信心,毕竟自己有丰富的经验,深厚的技术功底。他瞄准的依然是那些大厂或者有潜力的初创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职位。然而,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寥寥几个面试也很快没了下文。他开始感到不对劲。
一次,他通过猎头拿到一个面试机会,过程进展顺利,他和面试官聊得很投机。他满怀希望地等待结果,等来的却是猎头抱歉的电话。猎头很委婉地告诉他,公司最终选择了另一个候选人。萨姆追问原因,猎头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透露了一些内情:“Sam,您的经验和能力都没问题。但公司在考虑成本,也在进行全球招聘。最终被录用的那个,是一个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工程师……”
印度的班加罗尔,一个Sam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他在新闻和行业报告中无数次看到它被称为“印度的硅谷”,是全球软件外包和技术服务的重要中心。陌生是因为他从未想过,这个遥远的地方,会以如此直接的方式,影响到他在加州的生活。Sam开始关注更多这方面的新闻。他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国科技公司,包括他曾经向往甚至工作过的那些巨头,正在大规模地将非核心业务、甚至是部分核心研发团队,转移到印度。那里的程序员,同样优秀,甚至许多人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关键是,他们的薪资成本,可能只有美国同等资历程序员的几分之一,甚至更低。
“为什么要在加州花20万美元招一个高级工程师,当我在班加罗尔只需要花5万美元就能招到同样优秀甚至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一家公司的CFO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过。这句话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Sam的心里。这不是对印度程序员的歧视,Sam明白,这是一个残酷的全球化经济现实。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哪里成本低,哪里效率高,资本就会流向哪里。曾经,美国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地,是工程师的麦加。现在,这片土地依然重要,但它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Sam的求职之路越发艰难。他发现,许多职位描述里,开始出现“愿意与海外团队协作”甚至“该职位未来可能转移至海外”的字样。他不再仅仅与美国本土的失业同行竞争,还要与大洋彼岸那些拿着更低薪资的年轻工程师们竞争。年龄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公司觉得你学习新技术的速度慢了,精力不如年轻人旺盛了,最重要的是,你的薪资预期太高了。而你多年的经验和对行业的理解,在追求“快速迭代”、“颠覆创新”的企业眼里,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被视为一种“路径依赖”。
他尝试降低自己的薪资预期,甚至开始看一些他以前不屑一顾的初创公司或者传统行业的IT职位。但结果依然不乐观。他的简历要么因为“经验过剩”(Overqualified),要么因为“年龄太大”而石沉大海。失业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压力,更是精神上的打击。Sam开始变得焦虑,晚上难以入睡。他曾引以为傲的职业身份崩塌了,多年的积累似乎一文不值。他在家庭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曾经是顶梁柱,现在成了那个需要家人安慰和支持的人。
他看到比他年轻的同行们,或许更容易找到工作,哪怕薪资有所下降。他也看到更年轻的一代,他们或许更适应这种快速变化、全球竞争的环境,他们愿意接受远程工作,愿意与世界各地的团队协作。Sam坐在那里,书房的台灯照亮了他略显疲惫的面容。窗外是硅谷郊区宁静的夜晚,偶尔传来车辆驶过的声音。那些声音,在他听来,有时像极了遥远东方,那些正在加班加点编写代码的印度的程序员们,他们敲击键盘的声响,正一步步逼近,取代着曾经属于他和他的同龄人的位置。
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许他不得不彻底转行,去学习一些全新的技能,从头开始。也许他会找到一份薪水低得多的工作,只是为了维持生计。也许,他会像一些朋友一样,选择提前退休,用仅剩的积蓄勉强支撑,看着曾经熟悉的行业渐行渐远。
硅谷的黄昏已经来临,曾经的黄金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对于像Sam这样的中年美国程序员来说,这场寒冬,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的波动,更是全球化浪潮下,个人命运与产业转移交织出的无奈挽歌。代码的世界依然精彩,但属于他们的那一页,或许正在被悄然翻过,而写下新篇章的,可能是来自遥远国度的年轻双手。
差不多是这样吧,现在很多国外的高管CEO都是印度裔的,比如微软的CEO纳德拉,谷歌的皮查伊,IBM的克里希纳都是印度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