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自由职业走来的一些心得体会
  • 发布于 11小时前
  • 11 热度
    0 评论
  • 那场梦
  • 18 粉丝 62 篇博客
  •   

三年前的今天,收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想着自15年开始从事IT互联网相关工作后就没好好休息过,积累了一身疲惫。正好裁员赔偿了一大笔钱,自己也薄有积蓄,索性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工作也不迟。休息时间久了,就对越来越内卷的职场失去了兴趣。再加上其他因素,于是我半主动半被迫的,开启了自由职业生涯。

最开始其实蛮兴奋的,毕竟那个时候网上能看到很多自由职业者的精彩案例,自己内心也很向往。但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就陷入了一种倦怠和低谷状态,花了很长时间才察觉到,直到24年底才走出低谷状态。到今天,自由职业这条路正好满三年,工作生活开始进入一种常规状态。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就是日拱一卒般的读书、学习、写作、思考,以及做很多尝试和探索。


16年开始写技术博客埋下了自由职业的种子,现在一边不断深入土壤汲取养分成长,一边在等候暴雨过后的盛夏阳光。自由职业的本质,是一次开放式的探索,很难预设下一步该做什么。当你将自由职业当作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支撑时,这种复杂境况的探索更不存在什么固定的路径,因为人生充满变数,迈出的每一步都会影响下一步的方向。你需要根据新的发现调整自己的策略,也要制定策略探寻新的前进方向,这本质上,是一种对自我、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如果你想要尝试自由职业,那么不妨看看以下的三点内容,这也是我这三年对自由职业最深刻的洞察。

1、矫枉过正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自由职业,其实我们都避免不了这一点。甚至可以说,这是刻画在人性上的一点秉性,矫枉必过正。提到这个词,并非是让大家追求避免矫枉过正,而是对其保持一种警醒的状态。无论是重大决策,还是做具体的事情,我们都很难交出完美的答卷,事后或多或少都会留有不足,或遗憾。譬如你选择离开职场,开启自由职业,可能是因为越发内卷的职场环境让你身心俱疲,也可能是因为一时上头就仓促下了决定。但三分钟热度是支撑不了自由职业的,你需要保持持续的专注,不断做出尝试和改变。

以我为例,自由职业第一年,我处于一种自由散漫吃空饷的状态。即想从事自由职业不受约束,又觉得在IT互联网行业积攒的技术能力和经验,不去上班做牛马赚高薪可惜了,来回纠结拉扯,内心矛盾重重。等到了第二年,我觉得这种自由散漫又矛盾的状态不能这样持续下去,我开始着手重构自己的资产规划。基于生存需求我不能坐吃山空,需要有新的现金流流入;基于自我实现需求,我需要找到自己想做且能长期持续的事情。

到了第三年,应该说是从24年十月份开始,我的心态终于趋于稳定平和,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且想要长期从事的事情。这三年的经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矫枉过正这个道理,但也在慢慢掌握如何在其中保持一种平衡。

2、欲速不达

无论是在职场步步深耕不断晋升,还是选择自由职业探索未知,都不是分分钟就能达成的事情。我们需要打磨能力,经历挫折和内心煎熬,耐心等待自身成长,以及机会来临,才可能获得一定成就。一般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这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技术路线和人际路线。技术路线,就是成为某个垂直细分领域的专家,借此获得话语权或者某种主导权,成为利益分配链路上的节点。而人际路线,则需要高情商和搞关系,如此才能获得一些你原本不知道的信息,借此上下打点,整合资源,作为做大蛋糕的主导者或者推进者,自然能分到蛋糕。


上述二者,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人际路线,并非二者择其一的选择,只是侧重不同。你需要找到轴心,围绕自己构建一套 生活和工作的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不断训练自己适应不确定性,屏蔽周围的舆论和他人的负面影响,为自己的选择独立承担后果。且这个适应和训练自己的过程,会让你逐渐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习得或拓展一些可迁移的能力。职业自由的前提,是你本身先变的独立自主。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开启自由职业生涯。

3、开源节流
能力的积累需要做事,训练自己的过程需要时间。除此之外,很多时候我们要想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上获得超过平均值的收益,更需要某些运气事件,或者说机会的加持,才能有所成就。在能力不足,自身不够独立自主之前,我们要做的,是保持耐心,认真做事,锻炼身体,然后等待天时。在天时到来之前,切记一定要降低自身负债,如非必要,不要加杠杆。

多尝试一些其他副业,找到你的第三第四收入来源,低一些也没关系。唯有开源节流,你才可能有更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探索你人生的未知路径。同时,开源节流,即是扩大已知面,提高成事概率的助力,也是学会如何控制欲望,掌控自我生活节奏的方法。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