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二代的悲哀:没有未来 没有归属感
  • 发布于 2个月前
  • 162 热度
    4 评论
  • 乌龙山
  • 0 粉丝 42 篇博客
  •   

我的父母都不是深圳土著人,父亲客家人,母亲山西人;从两岁起来到深圳跟随父母长大,已经在深圳居住了整整 12 年。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我尚能流畅用客家话与父亲交流,而现在的我既没学会粤语也忘记了客家话是怎么讲(甚至就连英语水平也过不去 hh )。逢年过节回到老家陪着父母访友的我只能稍微听懂他们在讲什么,站在旁边只能支吾点头回话。


父母都在房价不高时买了房,车不限牌前买了车,他们的薪资水平让我在深圳可以过一个标准的深二代生活不需要为其他事情发愁。但是深二代的悲剧就在于没有未来,这座城市没有给我归属感。在深圳的我只是一个平庸的人,我没有父辈的时代红利也没有过人的才能,我注定没有办法能延续我父母那样的生活。这座城市本身也是节奏感拉满,只是一个出卖劳动力和年龄的地方并不是为人真正生活的地方,他不会给人一种真正的归属感;如果说我从其他城市来我还可以回到老家谋一份简单的工作,那在深圳生活的像我这样的深二代就是无路可退的。你既觉得这个城市不是你真正的故乡,又发现无处可去未来只能在单间里度日,这样没有未来的生活挺可怕的说实话。


突然很理解那些在香港的移民二代,也是在极小的地方里蜗居然后承受着城市快节奏给人的巨大压力,但香港至少还有高的工资和一些深圳所没有的归属感能同化身边的人,深圳能被同化的只有午餐的猪脚饭。


我想以后去山西体验一下,看看内陆的人生活是怎样的。你们调侃着以后没码写了回家种地,我看了看我 4403 开头的身份证我没地可种,深圳没有农业户口,我连种地都没得种。
用户评论
  • 封锁爱
  • 经历类似,只是我是二线城市。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上小学的时候来到城市。现在农村的联系基本断了,文化、亲缘、认同、感情都断了,仅有直系亲属的丧礼回去过。回去的时候,走了一圈,仅有少部分老人和留守儿童还在居住,我也不认识家乡的人了。
    对于城市,所谓的归属感其实来源于资产。土著们经过上一代人的家庭合并,轻松掌握 5 、6 套房产,甚至,周边的同事有一栋楼,他们很惬意的生活、工作、旅行,转发这座城市正面的新闻,诸如新建的公园、基础设施。。自己的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靠着努力和时代红利,在城市落了脚。自己高考虽然考上 985 ,但走了太多弯路,算是把前途搞废了,现在领着一份仅够自己温饱的钱,也不知道未来去往哪里。父母那般在城市里买房的成就,我是达不成了。
    HK 的事情刚发生的时候,我也骂他们是废青,一身黑衣做螳臂当车似的挣扎。但渐渐的,我发现我也是废青,买不起房的都叫废青。走在马路上的时候,看着这城市繁华的高楼大厦,脑海里经常觉得这里像是阿房宫,是与我无关的繁华,阿房一炬,化为焦土,我也不会感到一丝伤心把。
  • 2024/5/4 21:42:00 [ 0 ] [ 0 ] 回复
  • 我与裙摆
  • 但凡种过几天地,你就再也不想种的,我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待过几年,隔了十几近二十年再也没回去的念头,非一线城市和长三角这些富裕地区的农村,除了贫穷记忆,真是一无所谓,不然为什么数亿农民工进程打工。深圳家庭好歹有一线资产和城市户口兜底,中西部农村户口,养老金就一百来块,吃饭都不够。
  • 2024/5/4 21:40:00 [ 0 ] [ 0 ] 回复
  • 晴昼烟雨长
  • 我是深圳隔壁城市的土著(是数不清的 N 代),其实粤语使用者也能听懂一点客家话(梅州片区?),其实我也没啥归属感,粤语在现在的流水线城市没啥优势,非要说优势可能和香港人打交道会方便些。

    珠三角本地人经济下限较高,但这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知悭识俭、做人务实等传统仍然指引着我的生活,深知钱财会带来潜在的危机。

    我们很可能都走上一条安稳的打工人道路,被社会制度约束,被异化在巨大的流水线当螺丝钉。

    文化认同或身份认同问题不是逃离珠三角就能解决的,建议还是多寻找兴趣爱好,反正我是习惯了读各种各样的书、写写博客,忙碌着考证和学习同时,其实心里就没那么烦恼了。

    我们深知回不到前现代了,后传统社会固然无趣,但你作为深二代,也许足以让你过你想要的生活和寻找未来的机遇了。

    共勉。
  • 2024/5/4 21:32:00 [ 0 ] [ 0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