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的很多专家总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同时他们还很喜欢话风高速原地调头。最近又有一个碉堡了的专家在大放厥词,就在前几天的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上中航基金副总经理邓海清发表批评年轻人的言论,邓老板是这么说的: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没钱花了都觉得父母给的太少,或者企业老板给的工资太低了。这位专家还说现在越南泰国的年轻人更能吃苦薪资还低还不抱怨,怎么中国的年轻人事情就这么多呢?人家一样能干你们的活,得瑟啥?
不知道这个专家的薪资如何,泰国越南同水平的专家估计也只有他一半吧,要不低薪先从专家开始?说到底打工人自然有能力、学历、精力等各方面的差距,薪资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但非要拿中国跟越南泰国比多少有点欺负人了。换个角度为啥不能和美国加拿大之类的发达国家比呢?人家同样工种同样的能力薪资是我们的好几倍还不用加班。
这个专家的来头还不小,人家可是有百度百科的人物,看看这段头衔描述:
现任中航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财富管理5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石化集团年金管理外部理事。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人民大学汉青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导师,交易商协会外部特聘专家....
后面还有老长一段算是头衔等身级别了。看起来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了,应该不是那种卖狗皮膏药的假专家。大家都是人,你希望有便宜的打工人,打工人希望勤劳能致富,这种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薪资本质上是供需关系和产业链发展程度决定的,供需关系这点我们的确处在人才红利的高峰,并且未来会越来越严重,这点在前文说过,未来10年要毕业1亿多大学生。从这个角度专家嚣张点还是有基础的。
但从产业链发展来看,我们正处在从中低端产业链过渡到中高端产业链,很多高科技都在飞速发展:互联网、硬科技、新能源、电动车等等,这些行业的薪资大体上是在逐年上升的,产业链上升了同时还会带动服务业的薪资水平,还记得我刚来北京之际服务员薪资就1500左右,现在也6000左右了。
最近出现的工厂用工荒本质上就是服务员薪资水涨船高导致大家不愿意进厂打灰了。所以专家有美好的期望,但不好意思事物发展有客观规律,商业社会更是公平 买卖,喊几句可没法给大家降薪,随着我们的经济增长年轻人的薪资肯定是要不断上升的。
中国社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两个标志性专家,头衔惊人、履历闪光,但说的东西让人无语。为啥专家总要说出这种匪夷所思的屁话呢?
首先是屁股问题,比如这个专家是企业老板,从他的角度算是说真话。他只是期望打工人又好用又便宜罢了,他只是希望中国的人口红利能永远滋养他罢了。
人口红利多好呀,到处是廉价劳动力,老板不仅能赚钱还能享受随意挑人随意裁人的快感。另外要考虑说话的受众,去这个会议的大多数都是老板,他这段话估计能说到不少老板们的心尖尖里去,好感倍增,说完人脉估计就扩大一轮了。也有一些专家是真的不懂人间疾苦,比如多年前一个大学教授说:还没到拿退休金的老人们,男的可以去看仓库、女的可以去做保姆嘛,生活一样美滋滋。
退休的大学教授一个月薪资好几万,生活的确美滋滋呀,甚至子女没工作他们的退休金都够养一家人了,他们怎么能体会保姆的不容易呢。晋惠帝在听闻百姓居然饿死之际大惊失色道:何不食肉糜?!专家们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呵呵!
所以我经常给读者们说,一定不要看专家说了啥,要独立思考独立分析,人家的屁股不一样,人家也没义务了解你我的生活状况。大部分事情自己分析是最靠谱的,学会搜索薪资和逻辑推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