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大龄程序员改年龄通过面试的事情?
  • 发布于 2个月前
  • 426 热度
    0 评论
这可能是一个很魔幻的故事。不过考虑到互联网的世界里,科幻和魔幻的边界从来都不清楚,所以这事情也就不稀奇了。一位43岁的程序员,被裁员以后,两个月内投递简历上万份。石沉大海,完全没人搭理。这位程序员秉承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想法,把简历上的年龄给改了。然后再投简历,果然回复率来了,面试机会也来了,offer也拿到了。

但是接下来有背景调查。他回复说年龄写错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HR也没计较,反正,最后是有工作了。这个做法是不是可取,很多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觉得,既然社会上都如此明目张胆年龄歧视了,那么面试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想想办法呢?毕竟,这都是被社会逼的,又不是自己真的想作弊。如果说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年龄歧视,不给程序员活路的话,那真的别埋怨程序员们改年纪了。

你都可以向社会输出35岁的,我干嘛就非要告诉你我到底几岁呢?当然,现在很多单位背后都需要背景调查,即使改了年龄,后续能不能够顺利得过关,也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事情了。当然,不仅仅有年龄歧视,还有赤裸裸地要年轻人看清楚形势,接受低工资,不然连工作都没有。比如说这篇招聘帖子:

说的非常好听,您们都要明白,有赏你一口饭吃就要感恩了,别想着工资低,到处都是淘汰下岗的,到处都是集体降薪的,连外卖员都要硕士,还要关系才能有资格。没人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情况,但是这种一边恐吓,一边给廉价工作的招数,估计很多人会一不小心就上当了。最后拿着3000的工资,房租都不够付,不知道怎么过日子。

当然,年龄歧视这东西,其实哪里都有,不仅仅国内有。美帝也差不多。只不过美帝可能做法更隐秘一点。比如说,最近的大裁员里面,很多年龄特别久工龄也特别久的人都下岗了,这些人工资高,公司认为成本太高,觉得正好给社会输送人才,没必要留着了。而另外一方面,现在的招人,尤其以Facebook为首的公司,往往都是面试造原子弹,工作煮茶叶蛋。面试非常难。这就需要刷题好几个月才能够准备。

这种做法目的很明确,要么人非常聪明善于做题,要么有大把时间和毅力刷题。所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毕业没几年的码农往往是这些人。相反的年纪大的,有家有口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也往往意味着没时间,做不了这些事情,所以反而没办法顺利通过这些面试。

当然,刷题的年龄歧视,还是会有漏网之鱼,不像年龄一刀切,40岁以上简历直接进垃圾堆。只不过,在美帝这边如果直接这样做了,容易引起法律纠纷,所以没有公司会明目张胆做年龄歧视。但是,这挡不住公司们想尽办法做合理合法的年龄歧视。

而且最近工具越来越好,特别是以GitHub Copilot为代表的一系列生成式AI代码辅助工具,让写低端代码的速度和效率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更让很多公司愿意投资在工具而不是投资在人上面了。毕竟工具很廉价,人很贵。那么人怎么办呢?一些公司就很体贴地增加了每个人代码量的指标,通过这个指标,领导就可以很好看到谁写的代码行数多,谁写的代码行数少,这会成为评价每个员工绩效高低的指标之一。

也许你觉得公司高层肯定傻逼透顶了。代码行数能作为一个人实际贡献大小的衡量标准吗?当然不能,写垃圾代码1万行可能还不如精简代码1000行牛逼呢?我拿我自己举例,我曾经就在某公司的某个项目里,用了大概1500行代码,取代了原来的1万多行代码,然后bug全部修复了,而且模块质量也提高了。

可能你不信,那个模块本身是一个自动机。一个高效率实现的特定自动机,肯定比一堆乱七八糟的if else代码精简太多了,而且bug还少。所以代码数量不一定代表了贡献。但是有了类似GitHub Copilot这种工具帮忙之下,很多低端程序员写的非核心非重要代码,完全可以以行数来估计这个人的贡献值。毕竟,在AI的帮助下,代码质量差不到哪里去。现在的AI已经相当牛逼了。人只是看着AI,做一下辅助工作而已。

所以,就像机器人取代了流水线上的工人,现代化的流水线,只需要几个工人就行了,其他的都是机器人。以后写代码估计也是这个趋势,整个代码作业审核,只需要几个程序员就行了,大量代码机器可以自动生成。

到时候,对程序员的年龄歧视更严重。所以陆奇才说:将来的工作属于创造者和科学家。
用户评论